中國聯通胡云:數據收集之后,物聯網商業價值將顯現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與人的連接已經飽和,因此物與物的連接將上升到十分重要的位置。NB-IoT作為工作在授權頻段的物聯網技術,得到了運營商的廣泛關注。中國聯通十分重視物聯網發展,將推動NB-IoT和eMTC同步發展。
物聯網的價值在數據
中國聯通重視NB-IoT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轉型的需求。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隨著數據業務的發展,運營商有可能被管道化,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還會有新模式、新業務被探索出來,在此過程中,中國聯通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滿足轉型的需求。
以上海聯通的項目為例,中國聯通探索了包括停車以及第三方運營相關的業務,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商業模式。過去的運營商業務是B2C模式,如運營商給用戶提供數據套餐,但是在物聯網領域會有B2B2C模式,這種商業模式是驅動物聯網業務爆發式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也表明了技術的發展需要回歸商業本質。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總監胡云表示,物聯網的價值在上端,未來數據收集之后也許能夠發現新的商業模式。但是前期需要整個產業界共同構建基礎能力,包括網絡、前端部署、數據采集和平臺建設等。
在物聯網的平臺建設方面,由于垂直行業應用碎片化,行業客戶都有個性化需求,因此過去“煙囪式”的發展很難真正形成好的商業模式。中國聯通的Jasper平臺覆蓋工業互聯、車聯網等領域,能夠為企業提供工業應用的解決方案。除了技術能力水平,在連接管理的基礎上還構建了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臺)等。DMP目前也引入了相關的合作企業,未來各省也會部署區域性的物聯網業務平臺,目前總連接數突破了7000萬,API調用突破30億次。
在NB-IoT終端和模組的發展方面,中國聯通一方面推動全網通模組的發展,和友商一起進行終端模組的標準化工作,希望將來終端模組能夠提供標準化的硬件和接口等,讓行業便于集成。另一方面,中國聯通開展了相應的測試工作,構建了模組短名單,進行規模集采和專項補貼。胡云表示,前期希望行業能夠共同把終端、模組費用降低,盡快提高業務規模。
物聯網行業生態構建需多方努力
中國聯通大力發展物聯網,還有行業發展的需要。物聯網終端接入方式多樣化,同時數據傳輸的時延、帶寬等也有差異,在這種情況下由運營商通過網絡提供支撐,可以改善原先割裂的“小生態”狀況。
在前期,中國聯通還在思考NB-IoT網絡和哪些行業對接的問題。如今一年過去了,NB-IoT已經推進到千百行業中。就目前中國聯通試點的行業來看,已經涉及智慧城市、公共事業、智慧水務等,還有部分和生活有關,如個人穿戴等。
胡云表示,現在處于NB-IoT產業發展的初期,業務還需要培育,全面爆發還需要產業界的合力,政府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福州的項目中,中國聯通完成了整個福州城市級智慧水務的完全覆蓋。在業務推進當中,福州政府拿出了專項的補貼使企業嘗試將水表更新為智能表,既匹配了當地水務監測的訴求,又拉通了節水方面的探索,一舉多得。
在推動NB-IoT產業建設方面,中國聯通不僅建設了NB-IoT開放實驗室,還建設了全行業的開放實驗室,中國聯通和產業上下游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相應行業應用的解決方案。
eMTC終端兼容性問題有待解決
中國聯通不僅積極推動NB-IoT的發展,還將建設eMTC網絡。中國聯通今年年初拿到了發改委“互聯網+”的重點工程項目,不僅涉及NB-IoT,還包括eMTC。中國聯通今年啟動了多個城市的eMTC實驗,目前已經完成了實驗室測試,同時啟動了外場的測試,與共享單車企業和工業互聯網企業等,就未來產品的研發推動了整個行業業務的測試,預計eMTC會在2018年推進商用。在測試過程中,eMTC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在網絡升級時兼容性方面存在問題,目前也在積極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