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康橋鎮借電子標簽、傳感器等技術打造智慧社區

圖片說明:湯巷雅苑有了智能系統后,小區門口的出入人員一目了然。
康橋鎮湯巷雅苑小區居民的生活習慣,被一套智能門禁管理系統漸漸改變;南碼頭路街道轄區內的馬路上,窨井蓋不僅不會缺,就算破損了,也會被及時發現;因為有了居家安防四件套和后續處置的“閉環機制”,高行鎮不少獨居老人覺得更加放心……
社會治理千針萬線,如果將其比作繡花,那么,“智能”便是一根細巧的繡花針。新區老舊小區通過運用各類智能設備,實現了智能化改造,社區居民因此有了更多安全感,還享受了生活上的便捷。
“樓道門終于關上了”
湯巷雅苑是康橋鎮智慧平安社區的樣本小區,小區所屬的秀康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顧青說:“有了智慧門禁,敞開了四年的樓道門終于關上了。”
湯巷雅苑是2015年1月交付入住的動遷安置小區,由于附近特有的產業結構,流動人口較多,導致治安案件高發。盡管如此,小區不少居民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不愿關閉樓道門。顧青說,本地動遷居民習慣了相互串門,而外來租戶則嫌麻煩,導致樓道門幾乎成了擺設。
康橋鎮將湯巷雅苑作為智慧平安社區樣本小區打造,為小區配置了智能網絡攝像機、智能門禁、車輛道閘、人臉抓拍設備、智慧平臺在內的智能系統。去年8月,智能系統投入使用,居民和租戶刷臉或刷卡就能夠開門。
久而久之,治安案件減少了,小區秩序變好了,居民逐漸感受到了智能門禁系統的好處。如今,“開門”的現象已經基本上沒有了。
及時發現并解決民生事
家住南碼頭路街道西三居民區的徐先生辦完事回家,推著電動車走向小區停車棚。當距離車棚約一米多的時候,只聽“嘀”的一聲,鐵門應聲而開。電瓶車上有一張電子標簽,當他推車進車棚的時候,車門便能快速感應而自動開門。
這張電子標簽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如果電瓶車沒有停放在車棚內,而是停在樓道內或居民區過道上,小區物業就會收到警報,相關人員便前來查看處置。
南碼頭路街道有56個老舊小區,這些小區設施陳舊,群租現象多,如何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街道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利用“智能”實現精細化管理。電瓶車上的小貼紙,便是一例。除此之外,還有小區出入口及主要通道的智能視頻監控、小區內的智能車輛管控以及單元大門上的智能門禁等。
在南碼頭路街道轄區內的馬路上,窨井蓋不僅不會缺,就算破損了,也會被及時發現。因為,井蓋上加裝了智能傳感器,當發生異樣時,后端管理平臺便會快速將警報推送至相關人員,工程人員會馬上前來查看、維修。
除了窨井蓋,在街道內的高層樓道、商鋪、封閉式集中存放場所內,都安裝了具有煙感探測功能的智能感知設備,在后端社區綜合管理平臺上,可呈現各區域煙霧探測的詳細信息,一旦監測到異常情況,可快速推送告警及處置。小區消防通道的防火門,也被安裝了感知門磁設備,如有異常,會馬上被發現。就連居民樓里的水箱,都被安裝了水質監控設備,如果水質不達標,后臺便會收到告警。
“智慧城區建設的落腳點,是讓百姓受益?!蹦洗a頭路街道城運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著重點不是通過智能發現問題,而是解決問題?!?/p>
“四件套”讓老人更安心
高行鎮華高一村七旬獨居老人王阿姨,習慣隨身攜帶移動式一鍵報警器。“雖然還沒有用上過,但帶著它,總覺得安心許多?!彼f。
這是居家安防四件套之一,其他三個還包括煙感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人體紅外檢測器。居家安防四件套,顧名思義,是一套為確保獨居老人安全的智能設備。
房門上安裝了人體紅外檢測器、熱水器邊裝了可燃氣體探測器、屋頂裝了煙感探測器,再加上可隨身攜帶的移動式一鍵報警器……王阿姨家中有了居家安防四件套,如同多了四個“警衛”,一旦發現任何安全隱患,都會第一時間“呼叫求援”。
居家安防四件套,同時連接多個“警報接收者”。一旦安裝了這些設備的老人家中有任何險情發生,報警信號將第一時間傳輸至新區城運中心平臺、高行鎮城運中心平臺、鎮內各條線對應負責人的手機,以及獨居老人監護人的手機。設定多個“警報接收者”,是為了盡量避免出現任何紕漏。
高行鎮相關領導介紹,高行鎮正致力用更多高科技手段,為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保駕護航”。分享到東方微博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