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能科技對射頻技術安全性的相關解析與提議
摘要:RFID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無線系統,其安全問題日漸顯著。讀寫器、電子標簽和網絡等各個環節數據都存在安全隱患,安全與隱私問題已經成為制約RFID技術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防止某些試圖侵入RFID系統而進行的非授權訪問,或者防止跟蹤、竊取甚至惡意篡改電子標簽信息,必須采取措施領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隱私性和安全性。
RFID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無線系統,其安全問題日漸顯著。讀寫器、電子標簽網絡等各個環節數據都存在安全隱患,安全與隱私問題已經成為制約RFID技術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防止某些試圖侵入RFID系統而進行的非授權訪問,或者防止跟蹤、竊取甚至惡意篡改電子標簽信息,必須采取措施領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隱私性和安全性。
RFID系統中的安全問題在很多方面與計算機系統和網絡中的安全問題類似。從根本上說,這兩類系統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存儲的數據和在系統的不同組件之間互相傳輸的數據。然而,因為RFID系統中的傳輸是基于無線通信方式的,這使得傳輸的數據容易被偷竊;而且在RFID系統中,計算能力和可編程能力都被電子標簽本身的成本所約束,一般來說,標簽成本越低,計算能力就越弱,安全性就越差。
RFID射頻系統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電子標簽數據安全:由于標簽本身的成本限制,標簽本身很難保證較強的安全性。電子標簽通常會包含一個帶內存的微芯片,電子標簽上數據的安全和計算機數據的安全都同樣會受到威脅。非法用戶可以利用合法的讀寫器與電子標簽進行通信,可以很容易地獲取標簽內所儲存的數據,甚至可能非法修改甚至刪除標簽內的數據信息。
電子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通信安全:當電子標簽向讀寫器傳輸數據,或者讀寫器從電子標簽上查詢數據時,數據是通過無線電波在空中傳播的,在這個通訊過程中,非法讀寫器可截取標簽傳輸的數據,非法用戶可利用某種方式阻塞電子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更有甚者會偽造電子標簽向讀寫器提供虛假的數據,處理執行錯誤的數據任務,種種方式都足以使數據收到攻擊。
讀寫器內部數據安全:在讀寫器發送數據、清空數據或是將數據發送給主機系統之前,都會先將信息存儲在內存中,并用它來執行某些功能。在這些處理過程中,讀寫器就像其他計算機系統一樣存在著安全侵入的問題。
主機系統安全:電子標簽傳出的數據,經過讀寫器達到主機系統后,將面臨現存主機系統的RFID數據安全入侵問題。
目前RFID應用領域內對其安全隱私性要求不高,因而對于這類問題注意力不多,隨著RFID技術技術越來越成熟,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物聯網發展大潮中將會面臨安全困境。因而博能科技將提出相關提議,用于幫助解決RFID系統的安全相關問題。適宜的安全技術解決提議,應該是平衡安全、隱私保護和成本的最優提議。現有的安全技術提議,可以大致分為通過物理方法阻止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和通過邏輯方法增加標簽安全機制兩大類。
利用物理方法阻止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可以使用殺死標簽、法拉第網罩、主動干擾、阻止標簽等。殺死標簽即使標簽喪失功能,如商品在售出后,不可再重復使用,從而阻止對標簽及其攜帶物的跟蹤,但這種方式不利于對產品進行售后追溯服務;法拉第網罩的原理是根據電磁場理論,由傳導材料構成的容器--法拉第網罩去屏蔽無線電波,使得外部的無線電信號不能進入法拉第網罩,反之,將標簽放進由傳導材料構成的容器可以阻止標簽被掃描,被動標簽接收不到信號;主動干擾無線電信號是標簽用戶可以通過一個設備主動廣播無線電信號用于阻止和破壞附近的讀寫器的操作,但這種方法可能導致其他附近合法的RFID系統受到干擾,嚴重時可能阻斷附近其他無線系統;阻止標簽的原理是通過采用一個特殊的阻止標簽干擾的防碰撞算法,讓讀寫器每次都讀取相同的應答數據,從而保護標簽。通過物理方法處理問題,往往存在諸多的局限性,這種處理方式不但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也無法完美的解決安全難題。
通過邏輯方法增加標簽安全機制常用的有哈希鎖方案,隨機hash鎖方案,hash鏈方案,匿名ID方案,重加密方案等。隨著RFID技術自身的發展和不斷完善,RFID的安全隱患將因地制宜,不斷研發出適合我國發展特征的解決方式,為國內未來的RFID安全技術研究工作和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