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江大師生團隊用物聯網技術治水 水質波動可秒知秒處理

作者:袁曉嵐
來源:江南晚報
日期:2020-09-18 16:20:03
摘要: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匯思”河道治理創新創業團隊開展以“強化河道治理 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前進河帶去了自主研發的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數字化河道水質實時監管平臺,這讓江溪街道的治河者們眼前一亮。
關鍵詞:物聯網

在前進花園居民的記憶中,以往一到下雨天,前進河河水就會渾上一段時間。如今,即便是大雨過后,河水很快就能變清。在當地治河者眼里,這離不開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師生自發組建的“匯思”河道治理創新創業團隊,正是這群熱心環保的師生將新研發的“物聯網+生物生態治理”治河技術落地,前進河才變得更清更美。

向“早發現早治理”轉變

“以前這條河水質很差,一到下雨天就變得很渾!”一早到河邊晨練的前進花園居民李石介紹。長期以來,前進河水質都不好,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水質明顯惡化,氨氮濃度基本上都在2毫克/升(高于2毫克/升水質就是劣五類水),通常要靠調外河的水來改善水質。自去年開始做水質提升工程后,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并穩定在五類水。然而,由于“胎里毛病”,一下雨水質就又變差了。

今年暑假,江南大學物聯網學院“匯思”河道治理創新創業團隊開展以“強化河道治理 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前進河帶去了自主研發的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數字化河道水質實時監管平臺,這讓江溪街道的治河者們眼前一亮。

倪凌嘯是江南大學的大四學生,同時也是“匯思”團隊的核心成員。他告訴記者,目前的河道治理技術,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等。物理法能夠快速解決河道局部出現的問題,但治標不治本,只能短時間緩解河道污染現象,一定程度上還會破壞河道原有的生態系統;化學法見效快,對水質濁度去除效果較好,不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對河道的二次污染。

此外,目前市面上微生物、曝氣、物聯網等技術雖在治水中都已有運用,不少都是后期檢測采用周期式人工采樣,發現水質變化再進行治理,這將加大治理成本和治理難度。“匯思”團隊遵循“早發現早治理”的原則,研究開發出一套成熟的基于生物—生態修復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監測技術于一體的城市河道治理與監管系統,為城市內河治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移植”而來的自研菌種

河道水質之所以變差,主要是河道原有的有益微生物減少了。為了保持微生物的數量,向河道中投放了由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研發的菌種。“這個菌種原本是為養殖業而研發的!”據介紹,由倪凌嘯牽頭研發的“生物棉”鋪設于河堤兩側,可為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其能夠持續生長,起到修復水體的作用。

通過生態浮島、浮床為好氧菌提供了一個適宜生存的載體,從而構建起人工生態系統。好氧菌可分解有機物,其濃度高了富營養物質就少了,河水自然就不會黑臭。同時,在綠植下插上傳感器,可實時測量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濃度。為了起到造景和降塵的作用,該團隊還就地取材,將河水吸上來過濾后再通過噴頭霧化。

物聯網技術也成了治水的得力助手。前進河的雨污排水口被裝上了流量計、溯源儀以及簡易污水處理器。團隊指導老師、物聯網工程學院馮偉告訴記者,溯源儀一旦測出溶解氧等指標濃度超標,系統會立刻發出指令,通過物聯技術開啟曝氣等裝置。“一旦發現水質不達標,馬上就可對癥下藥。”他表示,這就避免了水質惡化后再行處理。此外,還能通過簡易污水處理器的預處理,將指標濃度降低20%-30%。據介紹,河道中所用的曝氣管也是江大老師參與開發的,比市面上普通的曝氣管更節能環保。

采訪中,多位家住附近的居民均表示,水質清澈了,河道變美了。“普通雨量,一般雨后一周內水質就能恢復正常!”江溪街道農機水利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水質來看,江大“匯思”團隊為前進河提供的應急服務和應急技術效果都不錯。一旦水質出現異常,可快速發現并改善。近期水質可保持在四類到五類水之間,未來目標要使水質穩定在四類水。

治藻“大殺器”正在試點

除了前進河, “匯思”團隊還參與了七房浜、驢橋浜等多條河道的治理。“專門對付藻類物質的殺藻器在這里試點!”馮偉說,夏秋季洗衣頻率比較高,部分市民用的還是含磷洗衣粉。磷的濃度高,藻類就長得快。眼下,在七房浜安裝了監測藻類的傳感器,只要發現濃度超標就會自動開啟物理性殺藻器。另據了解,“匯思”團隊參與治理的錫山區東亭街道莊橋灣和謝家橋浜等5條河道,目前水質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物聯網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孔麗丹指出,社會實踐平臺為大學生走進社會搭建了橋梁,將大學生研究項目與社會接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實用性,讓學校科研成果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