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燈更“聰明”了,桐鄉市完成全市信號燈智慧化升級
緊跟“互聯網+”的國家戰略,近日桐鄉交警聯合平安智慧交通對全市127個信號燈進行智慧化升級,首次探索桐鄉市信號燈互聯網+信號配時優化,綜合大數據、算法和桐鄉市交通實際,形成了獨具桐鄉特色的智慧信號燈。
路口不再等待,“長了眼睛”的信號燈
昨天夜間,家住佳景苑的市民王先生剛值完夜班從桐鄉汽車站打算開車回家,從值班室出來已經是11點多,他開車沿環城南路途徑世紀大道返回。以往雖說夜間路上幾乎沒啥車輛,但直行紅燈等待總是難免。沒想到下班路上一路綠燈,遇到紅燈亮起又很快結束,回家時間大大縮短,王先生感覺有些意外地感嘆:難道是信號燈“長了眼睛”?
這位市民在下班途中遇到的,是基于“AI+大數據”全面武裝的信號燈,針對路口早晚高峰東西方向車流不對稱且波動較大的情況,智能信號燈自適應策略可實時根據交通流波動進行調整,同時實現將上游與下游的信號燈進行聯動聯調,避免以往常會遇到的“碰見一個紅燈,一路都是紅燈”的出行煩惱。

基于實時交流流量及海量互聯網數據,實時計算該路口及周邊路口車流到達情況、停車延誤、排隊長度等指標,從而對路口運行狀態進行診斷分析,最終對紅綠燈分配時長、信號燈周期等進行自動調整。
目前,桐鄉市校場路、文華路、世紀大道、環城東路、慶豐路和復興路等“五縱一橫”的道路已實現自適應控制。桐鄉交警介紹,在高峰時段,某些路口信號燈自動調整下發自適應方案達20余次,路口平均延誤時間降低約19%。
“菜單式”信號配時方案 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
針對9月份學生返校后早晚高峰車流大幅增加等情況,桐鄉交警根據以往開學期間校園周邊的交通流量變化,提前針對城區10所中中小學、約20個重點路口形成“校園區域”交通信號協調控制方案,因地制宜改善校園周邊的交通擁堵情況,提升通行效率。
以鳳鳴小學為例,早晚高峰接送學生車輛占用慶豐南路、桐南路路段內側車道,導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從而引起交通擁堵。升級后的信號燈對慶豐路-校場路西向東、慶豐路-崇福大道南向北等進城上游路口進行“截留控制”,配合對校場東路右轉進入慶豐路的車流進行引導,鳳鳴小學周邊路口的交通狀況基本控制在良好狀態。據統計,自系統啟用至開學前,全市各主干道路擁堵指數下降達10%-20%。
縣級標桿 深化智慧交通在桐鄉市的創新實踐
桐鄉市在全國縣域數字發展水平始終位于先列。近年來,桐鄉市提出了加快“數字桐鄉”建設,推動桐鄉“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縣級標桿已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交通血脈構建城市發展價值。在交通管理中,桐鄉交警致力于通過智慧化手段科學的設定及優化紅綠燈配時、提高信控路口的通行能力、通過精細化的管理緩解城市擁堵。本次桐鄉市全市區信號燈的智慧化升級,正是智慧手段引領桐鄉市智慧交通創新實踐、激發城市交通活力的良好印證,也是平安智慧交通助力桐鄉交警打造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
未來,桐鄉交警將進一步針對信號方案開展第五次全區域性的更新與優化,并在現階段“五縱一橫”道路的基礎上,將更多重要路口的信號燈整合到系統中來,逐步延展完善信號優化的“智慧網”,為安全、有序、暢通的交通環境提供科技支撐,用“智慧”激活城市交通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