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上線
監督駕駛員駕駛狀態,在必要時候做出限速指令,實時監測運輸車輛運行軌跡……10月28日,重慶市建筑垃圾監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利用數據報表的分析匯總、部級平臺數據共享、智慧環衛系統數據共享、GIS地圖服務等功能,可實現建筑垃圾管理的集約化、高效化、智能化。

圖片來自重慶晚報·慢新聞
24小時實時監控
建筑垃圾智能監管平臺通過指紋識別和IC卡錄入渣運公司、渣運車輛以及渣運駕駛人信息,可對渣運車輛的遠程狀態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包括車輛的行駛路線,車輛的分布情況以及流向、歷史運行軌跡等信息。
除了提供信息,該平臺還具有為車輛規劃行駛路線、設定區域限速、監控車輛行駛時間,進行疲勞駕駛識別等功能,從而對車輛進行定向管理。如若車輛在運行停靠時出現故障,通過平臺還能進行遠程診斷。
信息共享協同監管
“不僅僅是城市管理部門,公眾也能通過該平臺參與監管。”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萬隆介紹,公眾可以通過平臺舉報建筑垃圾處置過程的各類違規、違法現象,并監督政府職能部門對違規、違法問題進行處理。下一步,相關的應用程序會隨之上線。市民在生活中發現了違法違規情況,可“隨手拍”并通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序上傳平臺。
不僅如此,該監管平臺也實現了全市建筑垃圾工地信息、填埋場信息、處置核準信息、清運信息等基礎備案數據的互通共享,以提升各管理部門、各區縣之間的協同監管和處置調度能力,增強全市建筑垃圾的監管力度。行業管理部門通過該平臺可準確掌握全市建筑垃圾排放企業、消納企業、運輸企業、運輸車輛及司機等基礎信息。
比如應急部門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該平臺能夠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垃圾運輸車輛調度信息;公安、交通和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也可通過該平臺加強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超速超限、違規傾倒、拋冒撒漏等行為的監管。
新型智能渣土車亮相

新型的智能渣土運輸車輛也同步亮相。記者 崔曜 攝
上線儀式上,新型智能渣土車同步亮相。新型智能渣土車接入該平臺后,可通過多功能聯動,對駕駛員規范管理。平臺建設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型智能渣土車內設有主機以及5個攝像頭。頂部攝像頭最重要,監管著車輛貨廂的廂蓋是否處于密閉狀態。如果廂蓋打開,該平臺將啟動自動限速。
此外,駕駛室內還設有一個攝像頭。該攝像頭則負責監管駕駛員的違規行為,若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出現打哈欠的情況,該平臺將進行語音提醒,從而保證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安全。
“如果車輛在非指定區域,出現了違規倒渣的情況,平臺也會第一時間收到警報。”相關負責人表示,出現此類情況首先駕駛室內的主機會發出警報,平臺會自動下發鎖車的指令。屆時,車輛就會自動限速,同時也無法進行舉升倒渣的動作。“這項舉措是為了保護環境,防止發生亂倒渣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