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每輛車5863個焊點利用RFID做到精確無誤
每兩分鐘一輛新車下線是如何實現?
每輛車5863個焊點如何做到精確無誤?
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原材料如何精準匹配送達車間?
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給出的答案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化智能生產系統。而這套系統為沃爾沃成都工廠帶來的優勢還不止于此。
11月10日,四川在線記者參加了由成都市經信局主辦的“云行天府”沃爾沃汽車專場,在實地參觀中了解信息化的生產技術對汽車企業帶來的技術賦能和產業優勢。

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數字化總監 董斌
在相當于70個足球場大小的廠區內,記者乘車依次參觀了沃爾沃成都工廠的沖壓車間,焊接車間,和總裝車間。全程了解了沃爾沃汽車從一塊金屬板到一輛整車的生產過程。(涂裝車間由于需要特殊的安全防護,因此并未在實地參觀之列)在沖壓車間內,全封閉的自動化沖床,將一塊塊鈑金件,加工成了汽車車身結構的各個組件。這些組件在通過了質檢組的檢驗后,會在精細化物流系統的管理下,通過傳送帶運輸進下一站——焊接車間。
焊接車間的產品就是業內所說的“白車身”,“白車身”是車輛的骨架,在同一款車型下,無論最后的成品是何種顏色或是何種配置,在“白車身”的外形上都不會體現出來。這就伴隨著一個問題,如何在后續的生產中將每一輛車同訂單中的型號鉚定?沃爾沃成都工廠為每一輛車在進入焊接車間后,都打上了一個RFID,這是每輛車的身份證,它的訂單信息,生產信息,質量信息都會通過射頻讀寫器輸入其中。這就確保了每一件產品在進入到下一個道工序的時候,它的訂單信息——需要加工成什么顏色,什么配置;它的生產信息——它通過了哪些工序,需要什么原材料;以及它的質量信息——在每個環節的加工情況。都可以在整個系統內得到適時的反饋。工人甚至可以在這些信息的幫助下,了解到最合適加工這一件產品的鉗位。

寫有全部生產員工簽名的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下線的最后一輛老款S-60汽車
總裝車間進行著汽車出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汽車所有的設備裝配都在這里進行。在這里,效率的保證在于精準細分的廠內物流網絡,而這套網絡在流水線上的實際體現就是獨特的燈亮系統。十幾個分料揀選盒會根據當前生產的汽車的配置,按順序進行亮燈,讓工人明確這輛車所需要的裝備配件。同時工人也可以通過一個“綠鍵”系統,對物料供給進行反饋,得到及時的原料補充。后臺的智能化系統,可以對這每一次的呼叫進行“習得”,確保下一次的配料量和配料時間。
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的數字化總監,董斌介紹說,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是沃爾沃汽車在被吉利汽車收購后全球建立的第一間智能化工廠。成都制造廠基于沃爾沃汽車VCMS(沃爾沃汽車生產制造系統)的智能制造技術,整合了瑞典工廠和比利時工廠的優勢方案,使得成都工廠完全達到了歐洲工廠的智能化生產水平。
“無論是大慶的沃爾沃汽車工廠,還是美國查爾斯頓的工廠,其實都是成都工廠的拷貝。”董斌說。
據了解,“云行天府”系列活動旨在宣傳和推廣本市標桿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實際經驗,讓更多的成都本地企業向他們學習,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推動成都市工業企業的共同發展,從而提升成都市工業企業整體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應用水平,增強成都市工業企業整體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