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推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體系建設

2020年以來,舟山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自加壓力,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強力推進“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體系建設,經過一年持續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舟山正抓緊謀劃第二批兩網融合體系建設工作,力爭使之成為舟山垃圾分類的最大亮點和特色。
實施生活小區“撤桶并點”
2019年底,舟山以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引進專業運營服務商——蘇州伏泰公司,印發出臺《城鎮居住小區垃圾投放設施及再生資源回收站規劃建設管理指導意見》,高標準建設分類設施,確定65個小區作為兩網融合體系先行建設小區。2020年,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居民小區撤桶并點行動取得突破,第一批撤桶并點小區共撤除垃圾桶6000只,建設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116個,再生資源回收站66個。
全流程監管餐廚垃圾,形成閉環
對餐廚垃圾實行“專車專人專線”清運,截至目前本島范圍已經安裝了1800多個垃圾桶電子標簽,每個垃圾桶的位置、權屬、垃圾重量等數據同步上傳至“智慧城管”平臺中,從餐廚垃圾產生的源頭開始,經過專門的運輸途徑,到處置末端進行資源化利用,形成一條完整的餐廚垃圾閉環監管體系,避免形成加工飼料、地溝油等間接污染物,確保餐廚垃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建立激勵機制,居民得實惠
通過建立人工回收、智能回收和流動回收三合一模式,落實“現金+積分”激勵機制,強化定時定點投放,精準分類指導,撤桶并點小區居民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8%,可回收物回收量大幅提升,減量率達到10.8%。總體社會反響較好,原先居民小區樓道口的垃圾桶由污染源成為覆綠點,小區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小區內再生資源回收站,方便居民售賣可回收物,提高了垃圾分類積極性,既得到了實惠,又體現了垃圾減量化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確定新年度目標,有序推進
今年舟山在城區已開展垃圾分類并有物業管理的居民小區中按照30%比例,新確定66個小區,作為第二批兩網融合體系建設小區。建立完善垃圾分類“三員”(指導員、督導員、志愿者)隊伍,在投放時間每個集中投放點落實專人,面對面對居民投放垃圾進行現場指導;建立“綠色帳戶”,對分類準確率較高的居民,在“綠色帳戶”給予積分獎勵,提高居民自覺分類的習慣養成;搭建大數據管理服務系統,實現垃圾集中投放點的智能稱重、智能積分,落實垃圾分類參與率、準確率、減量率、回收利用率等具體數據及指標分析,再生資源預約回收、回收價格信息公開、訂單管理等功能,實現精準分類和資源回收數據全鏈條全過程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