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射頻識別RFID賦能焊接車間全生命周期識別應用
在汽車制造領域,焊接工藝是保障車身結構強度、安全性及后續裝配精度的核心環節。隨著工業4.0進程加速與汽車行業對生產智能化、質量追溯要求的持續提升,實現車身從焊接上線到下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追蹤,成為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的關鍵需求。當前,眾多汽車制造企業的焊接車間在生產信息采集與追溯環節,仍面臨傳統技術難以滿足高效、精準管控的挑戰,亟需可靠的智能識別技術突破瓶頸。

行業痛點
傳統的條形碼識別模式在汽車焊接車間的應用中,受環境特性與技術局限影響,暴露出諸多問題,嚴重制約生產效率與質量管控水平:(1)環境適應性差:焊接車間存在大量粉塵、高溫(焊接過程中局部溫度極高),且伴隨金屬碎屑飛濺,極易導致條形碼污損、褪色或覆蓋,直接影響識別準確性;同時,紙質或普通材質的條形碼在高溫、機械摩擦環境下易破損,難以重復使用,不僅增加了人工更換、維護的成本,還可能因標簽失效導致生產數據斷層。(2)識別穩定性不足:條形碼識別依賴清晰的視覺條件與精準的掃描角度,而焊接車間的粉塵會遮擋掃描視線,生產線震動還可能導致掃描位置偏移,易出現掃描失敗、漏讀或誤讀情況。這種不穩定性會造成工序銜接不暢,例如無法及時確認車身工位信息,導致焊接設備待機,影響產線連續運行效率。(3)追溯能力薄弱:條形碼的存儲容量有限,僅能記錄簡單的產品編號等基礎信息,無法承載焊接過程中的關鍵工藝參數(如焊接時間、焊點位置、操作人員、設備運行狀態等);且條形碼與車身的關聯依賴人工貼附與掃描,易因人為操作失誤導致信息匹配錯誤,難以構建完整、可靠的車身焊接全生命周期質量檔案,不符合IATF16949質量體系對汽車生產過程可追溯性的強制要求。

應用方案
針對傳統條形碼識別的痛點,晨控智能結合焊接車間的生產特性,提出基于RFID技術的焊接線體智能識別解決方案,通過部署適配工業環境的RFID設備,構建全流程數據采集與管控體系:(1)標簽與讀寫器部署:為焊接車間的車身承載滑橇配備專用RFID電子標簽,標簽采用耐高溫、防粉塵、防金屬干擾、防磁場的耐用材質,可穩定附著于滑橇,適應焊接車間的惡劣環境,且支持重復擦寫使用,降低耗材成本;同時,在焊接生產線的關鍵工位(如車身進站處、合裝工位、返修工位、下線交接處等)固定安裝RFID讀寫器,實現對滑橇標簽信息的自動讀取與寫入,無需人工干預。(2)柔性生產適配:依托RFID技術的非接觸式識別特性,讀寫器可在滑橇帶動車身沿生產線流轉過程中,自動、快速獲取標簽內存儲的車身信息(如車型、VIN碼、生產計劃編號等),并通過工業以太網接口(如Profinet、EtherCAT、EtherNet/IP等)實時傳輸至RCS服務器。服務器根據信息自動匹配對應的焊接程序,控制焊接設備調整參數,無需人工切換工藝設置,滿足多車型混線生產的柔性需求,大幅提升產線對訂單變化的響應速度。(3)全流程數據關聯:RFID標簽具備大容量存儲能力,可完整記錄車身從上線到下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包括車身VIN碼、生產序列號、配置信息、上線時間、各工位焊接參數(焊接時間、焊點數量)、操作人員、設備運行狀態、返修次數及工位記錄等。各工位的RFID讀寫器會實時更新標簽數據,形成動態的生產檔案;同時,數據通過TCP/IP網絡同步至MES系統或車間管理平臺,實現從車身進站、焊接加工、質量檢測到下線交接的全流程信息追溯,為質量管控、生產優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