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電子標識與養殖管理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一、系統總體概念
利用當前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科學、精細、安全管理奶牛場免疫、檢疫、繁殖、飼喂、疾病防治、泌乳等生產環節,解決傳統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粗放管理漏洞及效益損失問題,深度挖掘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指標數據,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實現原奶生產全程可追溯管理,提高奶牛養殖產品品質,保障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技術路線

三、技術組成

1.繁育管理
發情監測:依靠管理人員觀察的傳統做法,做到及時發現奶牛發情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在夜間更是無法觀察奶牛的發情行為,因而時常錯過奶牛的發情期而不能及時配種,從而導致泌乳牛和小牛生產的潛力得不到有效利用,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效率
本產品采用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監測器,監測器捆綁在奶牛腿部的,采集奶牛靜立、靜臥、行走、爬跨等活動數據,綜合分析模擬奶?;顒訝顟B,發現奶牛在發情早期的活動規律,預測奶牛發情期,決定其配種時間和凍精種類,以便于奶牛及時受孕,提高奶牛繁殖力。

2.飼喂管理
飲水量、采食量監測:
飲水量、采食量數據管理是奶牛養殖生產實踐上重點關注內容。飲水量、采食量數據對于分析飼料轉化率、分析原奶營養成分以及提高奶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系統采用國內獨創的非接觸式RFID傳感技術,實時記錄每頭奶牛的飲水量和采食量,能夠自動生成個體采食量分析報表。該項技術產品價格僅相相當于國外同類產品的1/4,價格便宜,實用性好。
3.泌乳管理
產奶量監測、疾病預防:
通過在擠奶位上安裝流量傳感器,實時采集每頭奶牛當次產奶量。
通過電導率傳感器、在線體溫測定儀對疾病發生進行早期預警。
4.疾(疫)病監測預警系統
發熱:根據奶牛疫病防控臨床經驗,許多疫病伴隨體溫升高,存在不同程度發燒癥狀。奶牛體溫正常波動范圍是37.5~39.5度,超過正常體溫范圍,往往是某些嚴重疾病的表現。如稽留熱、牛肺疫、牛結核病、口蹄疫、牛瘟等。
通過對泌乳牛擠奶過程中的體溫傳感器每日測量數據,能夠對有發燒癥狀的疫病早期發現,發起預警。
實時探測牛奶電導率變化情況和牛奶溫度,監測牛奶體細胞(SCC)和體溫變化信息,從而即時反映奶牛個體健康狀況,為隱性乳房炎早期發現和診斷提供科學有效手段。
營養代謝疾?。夯即x疾病的種畜的臨床上還表現為采食、飲水量下降,運動量減少,產奶量下降等癥狀。
通過RFID技術監測采食量、飲水量、運動量和產奶量,能夠早期發現、綜合診斷種畜常見性疾病。
5.產品全程可追溯系統
采用電子耳標對奶牛個體進行標識,以肉羊標識編碼為基本索引,將奶牛從出生到泌乳期歷經的防疫、飼料投入、檢疫、銷售、工序責任人等信息匯總到數據中心,實現原奶產品源頭和生產過程的網絡化查詢,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的消費指南,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