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RFID注入新鮮血液:RFID的新妙用
作者:拾風收編
來源:信息周刊
日期:2007-08-07 16:47:59
摘要:不久前,沃爾瑪集團(Wal-Mart)表示,公司將重新審視自己激進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系統策略,此消息一出,無疑于在業界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不久前,沃爾瑪集團(Wal-Mart)表示,公司將重新審視自己激進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系統策略,此消息一出,無疑于在業界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RFID近年來受到了很多關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沃爾瑪高調戰略的推動,但是,零售業在單品上部署RFID,仍然面臨著諸多瓶頸。此次沃爾瑪的戰略調整對于業界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盡管如此,RFID在化工、公共交通、醫療和食品等領域卻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應用,這些嘗試給RFID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RFID的推進得以另辟蹊徑。
危險氣體鋼瓶不危險
如果你是上海的市民,并且家中還在使用液化氣的話,不久后你將會發現鋼瓶上有一塊新奇的標簽,標簽上會有代號等信息,將代號輸入專門查詢的網站,就能看到這個氣瓶的一系列信息:哪個公司生產的、哪個公司充裝的、充裝時間、檢驗時間等等,這下,你就大可放心使用了。
這個標簽就是RFID電子標簽,它存儲有大量信息,用讀取設備掃描后就可查看,為方便市民查看,還建立了專門的查詢系統。此前上海市已經在工業領域的危險氣體鋼瓶上使用了RFID標簽,用于鋼瓶的防偽、追蹤和定位,從今年開始,RFID電子標簽還將出現在民用和醫療用危險氣體鋼瓶上。
把電子標簽貼上危險氣體鋼瓶,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一項創新。據統計,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應用大國,其中上海生產的液氯、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險化學品的產量占全國的60%。
為了嚴格控制危險氣體鋼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上海華申智能卡應用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申),將RFID技術用在了鋼瓶的追蹤管理上。據上海華申總經理王家振介紹,上海共有400萬個氣瓶,目前已經在109個危險化學品氣瓶充裝單位的115萬個氣瓶上實現了電子標簽標識,讀寫器的安裝也超過500臺,目標是到2009年給所有氣瓶全部貼上電子標簽。
要讓RFID技術真正在管理氣瓶時發揮作用,就必須先明確標簽是誰簽發的,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要對標簽進行電子簽名加密,其次,標簽是誰來貼,也要通過電子簽名標識到標簽信息里。除此之外,王家振表示,標簽貼上后還必須是防轉移的,不能被剝離轉移到別的物品上,讀取器也必須能當場讀出信息,辨別信息真偽。為了適應特殊環境,電子標簽被研發成防止頻點漂移、抗干擾,讀取器被設計成安全防爆的特性,適合惡劣環境。
按照規定,氣瓶要明確充裝單位,到一定年限后要經過檢驗;已經充裝了的氣瓶,不能出現串瓶現象,轉移到其他充裝單位。但是過去,這些信息的管理很難用技術手段來實現,鋼瓶的標識可能會被擦掉或是重新噴漆覆蓋等,什么時候制造的,產權單位是誰,充裝的是什么東西,配送到哪里去,都無法準確了解。而條形碼的信息存儲量太少,不能更新信息,又易磨損,最終是RFID發揮了作用。
現在,當一排排鋼瓶在上海市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充裝時,鋼瓶上的電子標簽就由充裝單位來貼,電子標簽內帶有各種信息,并且都附有簽名信息在里面。氣瓶充裝單位、檢驗機構、配送細節等信息都被記錄到標簽中,所有信息都傳到數據中心。氣瓶每檢驗一次每充裝一次每配送一次,標簽里的信息都會被更新。“上海市還搭建了一個安全信息的服務平臺,管理人員和市民能通過網絡或是讀取器查到氣瓶的所有信息和來龍去脈。”王家振說。
另外,原先對氣瓶的跟蹤定位是衛星定位到車,無法控制到瓶,現在上海華申把瓶上電子標簽的信息和車載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終端,通過中間件連接在一起,這樣不僅能跟蹤到車,還能追蹤到每一只瓶中途各送到什么位置,這對追蹤危險品非常重要。
據王家振介紹,現在使用在氣瓶上的RFID標簽的成本為幾十元,而危險品的氣瓶很多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相對于事故帶來的損失,這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針對氣瓶的管理系統中所采用的RFID芯片、天線、標簽、讀寫設備、應用系統與應用軟件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上海已形成了產業鏈。王家振說:“RFID技術還可以在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公共安全設施等領域中使用,也不失為RFID推進的另一條道路。”
快速公交的魔力
在杭州的快速公交線路上,公交車能夠優先快速通過路口,加大公交車的流量,確保道路暢通。那么,怎樣才讓公交車在川流不息的路口車流中優先快速通過呢?RFID在其中發揮了神通。
杭州快速公交一號線是一條貫穿杭城中部呈東西走向的線路,全長28公里,西起黃龍公交站,途經天目山路、環城北路、艮山東路等道路,東至下沙高教東區,貫穿6個行政區,連接杭州市主城和下沙副城。開通初期設13對中途停靠站,平均站距為2公里,按照最終設計要求,杭州快速公交一號線將設置23對中途停靠站,平均站距1.17公里。
要實現快速公交,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號優先。如何知道公交車將到達路口,及時調整紅綠燈信號呢?銀江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在快速公交車的車頭位置安裝了RFID標簽,記錄車輛信息,在道路沿線31個燈控路口安裝了SCATS信號控制設備和RFID車輛身份識別系統,當公交車行駛至距路口200米的地方時,設于接近路口的RFID讀取設備就能采集到公交車的信息,根據需要,適當延長綠燈的時間或是縮短紅燈的時間。從交通管理部門數據統計,平均每個路口信號優先時間為8秒。
RFID車輛身份識別系統與交通信號的聯網區域控制配合起來后,就能準確定位車輛并迅速調整信號燈。據銀江科技集團副總裁兼銀江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笠中介紹,北京的快速公交車是用GPS解決位置識別問題,但定位并不是很準,而在國外,通常采用紅外線識別,并且是只要辨別到就強制優先,國內的路口比國外復雜得多,這種做法也不一定適合中國。現在杭州采用的RFID快速公交方案,也是根據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讓公交優先,加大流量。如果是正點運行,系統經過判斷則不優先,如果是晚點的,才會優先。如果東西向車是正點,南北向晚點,則南北向優先通過。
現在,杭州的快速公交線路通常為重要路段的干線車,目前有80輛左右的公交車被貼上了電子標簽,標簽成本大約為每輛車300元。章笠中表示,快速公交的運營效率提高了60%,大大方便了公交線路的運行。據了解,杭州在“十一五”期間,將要完成9條快速公交線路的建設,RFID還將大顯神通。
管住醫療垃圾
如今,國內一些醫院也在嘗試RFID的應用。比如上海市新華醫院和浙江杭州邵逸夫醫院把RFID用在了產科病房中。同時,后者還在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的設備管理中,也嘗試了RFID的應用。(見本刊4月號《無線呵護》)如今,北京友誼醫院也有了不同的嘗試,他們把這項技術用在了醫療垃圾的管理上。
醫院人員龐雜,各種各樣的病人絡繹不絕。那么,怎樣有效地管理醫療垃圾,減少污染和交叉感染,這讓很多醫院感到頭疼。北京友誼醫院采用的是條形碼和RFID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醫療垃圾。
醫療垃圾的處理流程,存在以下幾個困難:首先是醫療垃圾的交接。醫院醫療垃圾處理的基本流程為醫療垃圾發生地的護士進行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分類和標識;然后醫療垃圾運輸工人與這些護士進行交接手續;按照規定時間和規定路線運輸醫療垃圾與醫療垃圾周轉站進行交接;最后由周轉站工人對垃圾進行稱重與醫療垃圾處理廠進行交接手續。
如此看來,醫療垃圾由生成到外送至少要經過3次交接,從護士到運輸工人再到垃圾處理廠。如果采用書面交接,非常繁瑣,而且交接地點分散,無法對醫療垃圾的整個流程進行追蹤,更無法追蹤具體某一袋的醫療垃圾。垃圾分揀、統計和稱重,完全靠人工完成的話,耗時耗力。
現在,北京友誼醫院利用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現有設備,包括護士站的PC終端和條形碼打印機,完成醫療垃圾的標識,為避免交叉感染,各護士站配備非接觸式的RFID標識裝置,使用RFID電子標簽來識別醫療垃圾運輸工人,這些標簽不僅可以存儲工人的用戶名和密碼,而且可以存儲他們的培訓和體檢檔案,來完成身份確認和醫療垃圾交接。這樣一旦發現感染源,就能在系統里追蹤到跟感染源相關的醫療垃圾的去向,并做出及時處理。
北京友誼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鄧明卓表示,友誼醫院剛剛試用這一技術,目前只是個別幾個科室在用此方法管理醫療垃圾,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但明顯比以前更方便,并且能減少醫療垃圾帶來的感染。
追蹤牛肉的去向
在食品行業,RFID也發揮了它的追蹤本領。加拿大大西洋牛肉加工廠(Atlantic Beef)就開始采用RFID技術,對牛肉的去向進行跟蹤。
以前,該工廠在牛耳上粘貼普通條碼,而現在這些條碼已被RFID標簽取代。牛被屠宰之后,牛耳上的標簽會被掃描,每只牛對應的唯一信息會進入Merit-Trax技術的數據庫中,并用于追蹤。屠宰后的動物被放到吊鉤上,每只釣鉤上都安裝了RFID芯片。通過讀取器的閱讀,這些吊鉤上的芯片就能夠和每只動物的數據庫記錄保持同步了。
該工廠通過RFID解決了肉類加工過程中的一個普遍問題:以前,為了防止條形碼被屠宰場地面上的大腸桿菌污染,他們先從被宰殺的動物身上拿走條形碼,裝到塑料袋中,等到進入干凈的區域,開始切成肉塊加工時,那些標簽再重新貼到動物的身上。操作工來到操作間時,必須要更換衣服和鞋子,避免污染牛肉。而由于RFID標簽讀取的距離較遠,不需要人工近距離掃描,所以不僅節省了人手,而且還降低了肉制品被污染的風險。
接下來,宰殺過的牛被分成2扇。工人們憑借RFID讀取器和Psion Teklogix公司的手持計算設備,按照每扇來收集信息,包括牛肉的質量、任何導致牛肉質量下降的因素和重量等。有了這套系統,這家工廠開列清單的速度比人工操作速度大大提高。
這些牛肉進入切割系統以后,追蹤仍在繼續。除了這些動物最初的身份認證(ID)之外,每一片肉都被給予一個唯一的ID。牛肉在特殊切割后被壓縮包裝,他們的信息同時被打印到條形碼上。然后,這些切片再被分裝打包到容器中。
一旦肉被卸貨到銷售點,也就意味著追蹤結束:肉片被重新包裝,確認信息作廢。然而,如果屠宰場需要召回牛肉,數據庫都保存有每箱牛肉發送到哪里、顧客的購買記錄等信息。這個系統經常做假設性的召回測試。“檢查員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養殖場,得到15天前被宰殺的所有動物的召回記錄。”Merit-Trax技術公司軟件發展部的副總裁保羅·貝瑞(Paul Berry)說,“我們可以在10分鐘之內得到報告。”
也許,從農場的源頭追蹤到顧客的冰箱的過程,還不能完全保證,但卻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
RFID近年來受到了很多關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沃爾瑪高調戰略的推動,但是,零售業在單品上部署RFID,仍然面臨著諸多瓶頸。此次沃爾瑪的戰略調整對于業界帶來了不小的震動。盡管如此,RFID在化工、公共交通、醫療和食品等領域卻帶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應用,這些嘗試給RFID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RFID的推進得以另辟蹊徑。
危險氣體鋼瓶不危險
如果你是上海的市民,并且家中還在使用液化氣的話,不久后你將會發現鋼瓶上有一塊新奇的標簽,標簽上會有代號等信息,將代號輸入專門查詢的網站,就能看到這個氣瓶的一系列信息:哪個公司生產的、哪個公司充裝的、充裝時間、檢驗時間等等,這下,你就大可放心使用了。
這個標簽就是RFID電子標簽,它存儲有大量信息,用讀取設備掃描后就可查看,為方便市民查看,還建立了專門的查詢系統。此前上海市已經在工業領域的危險氣體鋼瓶上使用了RFID標簽,用于鋼瓶的防偽、追蹤和定位,從今年開始,RFID電子標簽還將出現在民用和醫療用危險氣體鋼瓶上。
把電子標簽貼上危險氣體鋼瓶,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一項創新。據統計,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應用大國,其中上海生產的液氯、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險化學品的產量占全國的60%。
為了嚴格控制危險氣體鋼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上海華申智能卡應用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申),將RFID技術用在了鋼瓶的追蹤管理上。據上海華申總經理王家振介紹,上海共有400萬個氣瓶,目前已經在109個危險化學品氣瓶充裝單位的115萬個氣瓶上實現了電子標簽標識,讀寫器的安裝也超過500臺,目標是到2009年給所有氣瓶全部貼上電子標簽。
要讓RFID技術真正在管理氣瓶時發揮作用,就必須先明確標簽是誰簽發的,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要對標簽進行電子簽名加密,其次,標簽是誰來貼,也要通過電子簽名標識到標簽信息里。除此之外,王家振表示,標簽貼上后還必須是防轉移的,不能被剝離轉移到別的物品上,讀取器也必須能當場讀出信息,辨別信息真偽。為了適應特殊環境,電子標簽被研發成防止頻點漂移、抗干擾,讀取器被設計成安全防爆的特性,適合惡劣環境。
按照規定,氣瓶要明確充裝單位,到一定年限后要經過檢驗;已經充裝了的氣瓶,不能出現串瓶現象,轉移到其他充裝單位。但是過去,這些信息的管理很難用技術手段來實現,鋼瓶的標識可能會被擦掉或是重新噴漆覆蓋等,什么時候制造的,產權單位是誰,充裝的是什么東西,配送到哪里去,都無法準確了解。而條形碼的信息存儲量太少,不能更新信息,又易磨損,最終是RFID發揮了作用。
現在,當一排排鋼瓶在上海市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充裝時,鋼瓶上的電子標簽就由充裝單位來貼,電子標簽內帶有各種信息,并且都附有簽名信息在里面。氣瓶充裝單位、檢驗機構、配送細節等信息都被記錄到標簽中,所有信息都傳到數據中心。氣瓶每檢驗一次每充裝一次每配送一次,標簽里的信息都會被更新。“上海市還搭建了一個安全信息的服務平臺,管理人員和市民能通過網絡或是讀取器查到氣瓶的所有信息和來龍去脈。”王家振說。
另外,原先對氣瓶的跟蹤定位是衛星定位到車,無法控制到瓶,現在上海華申把瓶上電子標簽的信息和車載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終端,通過中間件連接在一起,這樣不僅能跟蹤到車,還能追蹤到每一只瓶中途各送到什么位置,這對追蹤危險品非常重要。
據王家振介紹,現在使用在氣瓶上的RFID標簽的成本為幾十元,而危險品的氣瓶很多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相對于事故帶來的損失,這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針對氣瓶的管理系統中所采用的RFID芯片、天線、標簽、讀寫設備、應用系統與應用軟件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上海已形成了產業鏈。王家振說:“RFID技術還可以在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公共安全設施等領域中使用,也不失為RFID推進的另一條道路。”
快速公交的魔力
在杭州的快速公交線路上,公交車能夠優先快速通過路口,加大公交車的流量,確保道路暢通。那么,怎樣才讓公交車在川流不息的路口車流中優先快速通過呢?RFID在其中發揮了神通。
杭州快速公交一號線是一條貫穿杭城中部呈東西走向的線路,全長28公里,西起黃龍公交站,途經天目山路、環城北路、艮山東路等道路,東至下沙高教東區,貫穿6個行政區,連接杭州市主城和下沙副城。開通初期設13對中途停靠站,平均站距為2公里,按照最終設計要求,杭州快速公交一號線將設置23對中途停靠站,平均站距1.17公里。
要實現快速公交,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號優先。如何知道公交車將到達路口,及時調整紅綠燈信號呢?銀江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在快速公交車的車頭位置安裝了RFID標簽,記錄車輛信息,在道路沿線31個燈控路口安裝了SCATS信號控制設備和RFID車輛身份識別系統,當公交車行駛至距路口200米的地方時,設于接近路口的RFID讀取設備就能采集到公交車的信息,根據需要,適當延長綠燈的時間或是縮短紅燈的時間。從交通管理部門數據統計,平均每個路口信號優先時間為8秒。
RFID車輛身份識別系統與交通信號的聯網區域控制配合起來后,就能準確定位車輛并迅速調整信號燈。據銀江科技集團副總裁兼銀江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笠中介紹,北京的快速公交車是用GPS解決位置識別問題,但定位并不是很準,而在國外,通常采用紅外線識別,并且是只要辨別到就強制優先,國內的路口比國外復雜得多,這種做法也不一定適合中國。現在杭州采用的RFID快速公交方案,也是根據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讓公交優先,加大流量。如果是正點運行,系統經過判斷則不優先,如果是晚點的,才會優先。如果東西向車是正點,南北向晚點,則南北向優先通過。
現在,杭州的快速公交線路通常為重要路段的干線車,目前有80輛左右的公交車被貼上了電子標簽,標簽成本大約為每輛車300元。章笠中表示,快速公交的運營效率提高了60%,大大方便了公交線路的運行。據了解,杭州在“十一五”期間,將要完成9條快速公交線路的建設,RFID還將大顯神通。
管住醫療垃圾
如今,國內一些醫院也在嘗試RFID的應用。比如上海市新華醫院和浙江杭州邵逸夫醫院把RFID用在了產科病房中。同時,后者還在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的設備管理中,也嘗試了RFID的應用。(見本刊4月號《無線呵護》)如今,北京友誼醫院也有了不同的嘗試,他們把這項技術用在了醫療垃圾的管理上。
醫院人員龐雜,各種各樣的病人絡繹不絕。那么,怎樣有效地管理醫療垃圾,減少污染和交叉感染,這讓很多醫院感到頭疼。北京友誼醫院采用的是條形碼和RFID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醫療垃圾。
醫療垃圾的處理流程,存在以下幾個困難:首先是醫療垃圾的交接。醫院醫療垃圾處理的基本流程為醫療垃圾發生地的護士進行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分類和標識;然后醫療垃圾運輸工人與這些護士進行交接手續;按照規定時間和規定路線運輸醫療垃圾與醫療垃圾周轉站進行交接;最后由周轉站工人對垃圾進行稱重與醫療垃圾處理廠進行交接手續。
如此看來,醫療垃圾由生成到外送至少要經過3次交接,從護士到運輸工人再到垃圾處理廠。如果采用書面交接,非常繁瑣,而且交接地點分散,無法對醫療垃圾的整個流程進行追蹤,更無法追蹤具體某一袋的醫療垃圾。垃圾分揀、統計和稱重,完全靠人工完成的話,耗時耗力。
現在,北京友誼醫院利用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現有設備,包括護士站的PC終端和條形碼打印機,完成醫療垃圾的標識,為避免交叉感染,各護士站配備非接觸式的RFID標識裝置,使用RFID電子標簽來識別醫療垃圾運輸工人,這些標簽不僅可以存儲工人的用戶名和密碼,而且可以存儲他們的培訓和體檢檔案,來完成身份確認和醫療垃圾交接。這樣一旦發現感染源,就能在系統里追蹤到跟感染源相關的醫療垃圾的去向,并做出及時處理。
北京友誼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鄧明卓表示,友誼醫院剛剛試用這一技術,目前只是個別幾個科室在用此方法管理醫療垃圾,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但明顯比以前更方便,并且能減少醫療垃圾帶來的感染。
追蹤牛肉的去向
在食品行業,RFID也發揮了它的追蹤本領。加拿大大西洋牛肉加工廠(Atlantic Beef)就開始采用RFID技術,對牛肉的去向進行跟蹤。
以前,該工廠在牛耳上粘貼普通條碼,而現在這些條碼已被RFID標簽取代。牛被屠宰之后,牛耳上的標簽會被掃描,每只牛對應的唯一信息會進入Merit-Trax技術的數據庫中,并用于追蹤。屠宰后的動物被放到吊鉤上,每只釣鉤上都安裝了RFID芯片。通過讀取器的閱讀,這些吊鉤上的芯片就能夠和每只動物的數據庫記錄保持同步了。
該工廠通過RFID解決了肉類加工過程中的一個普遍問題:以前,為了防止條形碼被屠宰場地面上的大腸桿菌污染,他們先從被宰殺的動物身上拿走條形碼,裝到塑料袋中,等到進入干凈的區域,開始切成肉塊加工時,那些標簽再重新貼到動物的身上。操作工來到操作間時,必須要更換衣服和鞋子,避免污染牛肉。而由于RFID標簽讀取的距離較遠,不需要人工近距離掃描,所以不僅節省了人手,而且還降低了肉制品被污染的風險。
接下來,宰殺過的牛被分成2扇。工人們憑借RFID讀取器和Psion Teklogix公司的手持計算設備,按照每扇來收集信息,包括牛肉的質量、任何導致牛肉質量下降的因素和重量等。有了這套系統,這家工廠開列清單的速度比人工操作速度大大提高。
這些牛肉進入切割系統以后,追蹤仍在繼續。除了這些動物最初的身份認證(ID)之外,每一片肉都被給予一個唯一的ID。牛肉在特殊切割后被壓縮包裝,他們的信息同時被打印到條形碼上。然后,這些切片再被分裝打包到容器中。
一旦肉被卸貨到銷售點,也就意味著追蹤結束:肉片被重新包裝,確認信息作廢。然而,如果屠宰場需要召回牛肉,數據庫都保存有每箱牛肉發送到哪里、顧客的購買記錄等信息。這個系統經常做假設性的召回測試。“檢查員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養殖場,得到15天前被宰殺的所有動物的召回記錄。”Merit-Trax技術公司軟件發展部的副總裁保羅·貝瑞(Paul Berry)說,“我們可以在10分鐘之內得到報告。”
也許,從農場的源頭追蹤到顧客的冰箱的過程,還不能完全保證,但卻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