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調不力考驗“一卡多用”工程
作者:宿建光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7-08-07 14:41:23
                    摘要:國家金卡工程力圖把手機SIM卡、電話卡、銀行卡、交通卡、電卡變為“一卡多用”的多功能卡設想,在信產部為期半年的測試中表現良好但隱存諸多問題,而這也恰恰決定著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相關標準和應用平臺能否如期快速建立。
                    
                        年初,國家在總結金卡工程成果的同時,明確提出要提倡一卡多用,發行多功能卡。目前信產部內部也已經展開了對一卡多用的小范圍技術測試。  
    
針對一卡多用的測試進展,本刊記者近日采訪了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
金卡工程創新“一卡多用”
張琪稱,國家金卡工程從早前只有7個部門參與,到2006年底共有23個部委、各行業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智能卡與電子標簽應用,其參與單位之多、設計部門之廣,得以讓金卡在“金”字工程中居首位,充分體現了金卡工程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工程。
14年時間,在金卡工程中,我國各類IC卡總共發行了35億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金融商貿電子化,促進各個行業、各級政府的管理現代化,并在方便百姓生活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眾多卡片投入使用帶來的問題也跟隨而至。
“由于金卡工程涉及到眾多行業,老百姓從沒有卡,到現在兜里一堆卡,比如銀行卡、交通卡、工資卡、加油卡、保險卡、衛生系統的診療卡、建設部門的一些公共工程收費卡等等,種類繁多,一方面方便了生活,另一方面也為這些卡的管理帶來了困難。”張琪坦言,“對于一卡多用這個惠及百姓的應用來說,選擇手機終端切入應該是最恰當的方式,中國的手機用戶數已達到5億戶,選擇手機的SIM(UIM)卡和銀行IC卡應用結合,將給一卡多用帶來突破。”
據張琪介紹,一卡多用的研發從開始便得到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的支持,參與自主研發多功能卡的企業都是國內知名的智能卡企業,包括握奇數據、展訊、華虹、復旦微電子、中芯國際等,握奇數據研發出的雙界面SIM卡——SIMpass,已通過手機實現移動支付,這一技術目前正在接受信產部等多個試點的測試。
張琪稱,一卡多用測試后續的關鍵工作就是建立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相關標準和應用平臺,同時還要開拓基于手機的數字電視和娛樂等3G多媒體業務。
關于信產部內部對一卡多用的測試,張琪補充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提供了11個試驗號碼,6個司局的22名同志參與了多功能卡技術試驗,上述技術試驗除了用手機撥打電話外,還將手機用于門禁、食堂消費以及小額支付等功能。經過半年多的籌備,使用情況良好,其實開展這項試驗的產業準備工作,早在3年前就開始了。”
據了解,“SIMpass”手機支付SIM卡的試用已在湖南、澳門、大連等地全面展開,并取得良好反響。
試用期暴露行業協調問題
談及一卡多用在測試期間產生的行業協調問題,張琪體會深刻:“金卡工程的協調難度相當大,在推行一卡多用的新應用時,發行各類卡的行業部門間勢必會出現更多組織協調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標準問題,此外還涉及到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利益的再分配等。”
張琪認為一卡多用現在是“一分技術,九分協調”,在她看來,從技術上說,一卡多用不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在組織協調上,限于具體國情和機制,需要各有關部門進一步統一認識共同努力才有希望解決。
不過張琪對一卡多用非常看好:“去年年底王旭東部長提出發展一卡多用及多功能卡的指示,國家金卡工程辦公室加大了協調的工作力度,特別是九個部委聯合發文,明確要求國家金卡工程辦公室要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組織協調合指導工作,我們的壓力很大,但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明顯加強了。”
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即將成立
在一卡多用涉及的行業標準問題上,張琪稱,對于新的應用和業務開拓,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考慮和發展重點,而中國需要立足于基本國情,加快自主創新,這就要求一卡多用在試用期就必須從自主創新和標準推進上一起抓。
張琪感概表示:“中國有13億龐大的人口,我們不能把中國的信息化建設完全交由國外公司來掌握,要充分考慮到國家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現實中的一個例子,即國內的DVD產業,中國DVD企業每生產一臺DVD就要向眾多國外巨頭組成的標準聯盟繳納數十美元的專利費。按照目前我國出口DVD平均幾十美元的售價來算,專利費就占了一半,整個DVD制造業成了別人的代工廠。
在標準如何推進的問題上張琪透露:“國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聯盟成立以后,會相應成立一些標準工作組,首先就要成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以更好地保護我們國家的利益,通過各大部委、運營商及行業相關廠商的共同努力,力爭2008年年底前建立‘兼顧自主創新和對外開放,互聯互通’的移動支付國家標準體系。”
                    
                針對一卡多用的測試進展,本刊記者近日采訪了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
金卡工程創新“一卡多用”
張琪稱,國家金卡工程從早前只有7個部門參與,到2006年底共有23個部委、各行業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智能卡與電子標簽應用,其參與單位之多、設計部門之廣,得以讓金卡在“金”字工程中居首位,充分體現了金卡工程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工程。
14年時間,在金卡工程中,我國各類IC卡總共發行了35億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金融商貿電子化,促進各個行業、各級政府的管理現代化,并在方便百姓生活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眾多卡片投入使用帶來的問題也跟隨而至。
“由于金卡工程涉及到眾多行業,老百姓從沒有卡,到現在兜里一堆卡,比如銀行卡、交通卡、工資卡、加油卡、保險卡、衛生系統的診療卡、建設部門的一些公共工程收費卡等等,種類繁多,一方面方便了生活,另一方面也為這些卡的管理帶來了困難。”張琪坦言,“對于一卡多用這個惠及百姓的應用來說,選擇手機終端切入應該是最恰當的方式,中國的手機用戶數已達到5億戶,選擇手機的SIM(UIM)卡和銀行IC卡應用結合,將給一卡多用帶來突破。”
據張琪介紹,一卡多用的研發從開始便得到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的支持,參與自主研發多功能卡的企業都是國內知名的智能卡企業,包括握奇數據、展訊、華虹、復旦微電子、中芯國際等,握奇數據研發出的雙界面SIM卡——SIMpass,已通過手機實現移動支付,這一技術目前正在接受信產部等多個試點的測試。
張琪稱,一卡多用測試后續的關鍵工作就是建立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相關標準和應用平臺,同時還要開拓基于手機的數字電視和娛樂等3G多媒體業務。
關于信產部內部對一卡多用的測試,張琪補充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提供了11個試驗號碼,6個司局的22名同志參與了多功能卡技術試驗,上述技術試驗除了用手機撥打電話外,還將手機用于門禁、食堂消費以及小額支付等功能。經過半年多的籌備,使用情況良好,其實開展這項試驗的產業準備工作,早在3年前就開始了。”
據了解,“SIMpass”手機支付SIM卡的試用已在湖南、澳門、大連等地全面展開,并取得良好反響。
試用期暴露行業協調問題
談及一卡多用在測試期間產生的行業協調問題,張琪體會深刻:“金卡工程的協調難度相當大,在推行一卡多用的新應用時,發行各類卡的行業部門間勢必會出現更多組織協調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標準問題,此外還涉及到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利益的再分配等。”
張琪認為一卡多用現在是“一分技術,九分協調”,在她看來,從技術上說,一卡多用不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在組織協調上,限于具體國情和機制,需要各有關部門進一步統一認識共同努力才有希望解決。
不過張琪對一卡多用非常看好:“去年年底王旭東部長提出發展一卡多用及多功能卡的指示,國家金卡工程辦公室加大了協調的工作力度,特別是九個部委聯合發文,明確要求國家金卡工程辦公室要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組織協調合指導工作,我們的壓力很大,但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明顯加強了。”
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即將成立
在一卡多用涉及的行業標準問題上,張琪稱,對于新的應用和業務開拓,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考慮和發展重點,而中國需要立足于基本國情,加快自主創新,這就要求一卡多用在試用期就必須從自主創新和標準推進上一起抓。
張琪感概表示:“中國有13億龐大的人口,我們不能把中國的信息化建設完全交由國外公司來掌握,要充分考慮到國家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現實中的一個例子,即國內的DVD產業,中國DVD企業每生產一臺DVD就要向眾多國外巨頭組成的標準聯盟繳納數十美元的專利費。按照目前我國出口DVD平均幾十美元的售價來算,專利費就占了一半,整個DVD制造業成了別人的代工廠。
在標準如何推進的問題上張琪透露:“國家金卡工程多功能卡聯盟成立以后,會相應成立一些標準工作組,首先就要成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以更好地保護我們國家的利益,通過各大部委、運營商及行業相關廠商的共同努力,力爭2008年年底前建立‘兼顧自主創新和對外開放,互聯互通’的移動支付國家標準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