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市場預熱 數字校園進入整合時代
作者:郭嘉凱 
                        來源:睿商在線   
                        日期:2008-04-14 14:11:49
                    摘要:很多高校最近對數字校園非常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希望通過整體的數字化建設來將各個孤立的系統整合在一起,從而解決學校內部數據和信息無法傳遞的問題。 
                    
                        這聽上去似乎有些荒誕,但的確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國內某所高校某專業主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在某一天突然接到校財務處發來的一紙公文,公文的內容是查問為什么該專業大學4 年級某學生在大學4 年期間從未交過學費。接到公文后,負責人馬上對學生的資料和檔案進行清查,發現該學生雖然在大一開學時報過到,但之后就一直沒有交過學費。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在這4 年中,并沒有任何人來找這個學生催要過學費,而該學生在選課、就餐、圖書借閱、住宿辦理等各方面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沒有交納任何學費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順利完成大學的生活和學業。 
怎么樣?聽上去很神奇吧。“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各自獨立,信息和數據無法在各個系統之間傳遞和共享。”
海天愛德公司總經理穆積和分析說。穆積和從事校園信息化建設已經有8 年時間,對于高校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可謂十分熟悉。“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給高校的管理和經濟造成了很大損失。這也是很多高校最近對數字校園非常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希望通過整體的數字化建設來將各個孤立的系統整合在一起,從而解決學校內部數據和信息無法傳遞的問題。”穆積和說道。
孤島困境
事實上,穆積和所說的這種狀況確實在高校中非常普遍。由于各部門在業務系統建設時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應用平臺,使得很多高校校內各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類型各異、來源不一,最終導致大多數可共享的數據重復錄入,無法統一使用;另外,由于沒有統一的應用平臺,各項應用的入口不統一,界面不統一,用戶名和密碼不統一,認證方式也各異,也使得師生陷入了用戶名和密碼堆中,同時也使得學校的管理和維護的成本非常高。“目前國內高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管理與協調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幾個部門同時搭建平臺,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島,這不僅使信息和數據無法共享,同時也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和浪費。”某學校網絡中心主任說。
實際上,這和大學的文化傳統不無關系。由于大學的文化是非集中的,因此各個管理部門相對獨立,交流并不頻繁,各個院系之間也聯系較少。“以前高校都建設了很多孤立的應用系統,每個用戶針對各個系統要記很多的密碼,而且系統之間各自為政、信息孤島、資源不共享、應用不集成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逐漸浮出水面。”某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說。
數字校園的演變進程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建設整體的數字校園無疑是最好的途徑。那么,什么才是“數字校園”呢?在北京希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忠義看來,真正的數字校園應該是基于“校園級”一體化的應用解決方案。希爾是目前國內領先的數字校園產品和服務專業提供商,在國內已經有30 多家知名高校用戶,經過近6 年的項目實踐經驗的沉淀和產品的積累,經驗可謂十分豐富。
何忠義認為數字校園的演變過程基本可以概括為四個不同的階段。最早的是“獨立運行軟件”階段。在這一階段學校應用的大多是純粹的獨立運行軟件(如單獨的排課、選課軟件),“這種軟件只為滿足某一具體業務而設計,服務于某個部門的特定人員,設計時基本未考慮與部門內其他業務或其他系統的關聯和數據共享。”何忠義介紹說。
第二階段是“部門級”應用階段。這一階段的應用大多基于部門的整體業務進行設計,部門級應用內各模塊之間已經實現了部門內部的業務關聯和數據共享(如教務系統所包含的排課、選課、注冊等模塊),“其局限性在于設計時未考慮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業務關聯和數據共享,也是部門間信息孤島形成的根源”。在何忠義看來,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應用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三階段是“部門級應用+ 集成平臺”應用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在平臺與各部門應用間搭建橋梁實現對校內原有系統和新建系統的集成,實現了數據交換。“雖然解決了數據交換的問題,使得校園內的信息孤島得以連通,但其局限性在于整合方式上未區分新建應用和原有應用,新系統之間以及新系統與平臺之間無法實現業務關聯,可以說在應用層面上仍然停留在部門級。”何忠義分析說。
第四階段則是希爾率先在業內提出的校級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階段。“校級一體化應用是將學校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設計時統一考慮了各部門間的業務關聯,所有業務共用同一套公共代碼和信息標準,避免了數據的不一致。”何忠義坦言,校級應用解決方案的最大特點是區別對待新建應用和原有應用,新建的校級應用直接運行于其一體化設計的認證和共享數據平臺,并通過平臺對第三方系統進行有效集成。
雖然將數字校園的演變分為四個階段,但何忠義認為,在現階段學校的應用中,這四個階段其實是并存的。“對某個學校而言,這四個階段并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看哪個階段更適合學校自身的應用狀況。”
不過,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后兩個階段尤其是校級應用顯然將成為數字校園建設的必然發展趨勢。“高校信息化已經進入了信息和系統整合階段。實現數字信息的流通,讓學校的每個部門、讓學校之間的信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已經成為數字化校園現階段的最主要目標。”某業內專家說。
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從2005 年初便已初現端倪,而到2007 年時則達到一個小的高峰。西安長城數字軟件公司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數字校園應用提供商之一,在西安本地就有5個成功高校用戶。“2005年可以視為數字校園應用建設的一個分水嶺。”長城數字軟件商務總監楊悅雪說。據楊悅雪介紹,從2003 年起,她就和一些高校溝通過數字校園的概念,但高校對此基本沒有任何反應。“當時學校主要著眼的是各部門間的單獨業務需求,對于整個校園應用的整合并不熱衷,對數字校園的概念也沒有足夠的認識。”
不過,從2005年起,這種狀況已經有明顯的改變。“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是2005 年年底我們已經和一些學校有了實質性的合同。所以,我覺得2005 年應該是國內數字校園建設的導入期。而到2007 年時,市場規模已經迅速擴大,以長城數字軟件為例,2007年的項目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希爾總經理何忠義認為:“雖然數字校園從2002年起就被認為是產業的發展方向,但當時市場的反應非常冷淡。從2005 年起這種局面有了明顯的變化,以高校招標為例,最近兩年標書上已經把數字校園作為一個明確的要求。這也可以看出,數字校園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認識和接受。”
海天愛德總經理穆積和也坦言,“今年我已經接到很多高校關于數字校園建設方面的咨詢,可以肯定,一個小的高潮已經到來”。
什么是合適的切入點
顯然,數字校園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下一個方向。但從內容和流程上來看,數字校園所包含的范圍相當廣,幾乎涉及了學校生活、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校對于數字校園建設也產生了一些恐懼。“如果把整個校園同時搬到網上,對于學校而言風險是否很大?面對眾多的應用系統,該如何下手?”這是很多高校所擔心的問題。確實,以數字校園整體所涵蓋的應用范圍而言,一次性建成整個數字校園對于大多數高校都不太現實。因此,數字校園的服務提供商們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讓高校的實施難度和風險降到最低。
在海天愛德總經理穆積和看來,一卡通系統是數字校園建設很好的一個切入點。“在實現信息資源整合服務的過程中,對基礎數據的采集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一卡通系統就是實現基礎數據采集的最有效工程之一。”穆積和認為,之所以選擇一卡通作為切入點,是因為其同師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這樣更容易被師生所接受。
“一卡通系統由金融服務、綜合服務、身份認證等多個功能支撐的模塊組成,不照搬‘就餐系統+補丁’的傳統模式,而是一個以‘卡’為媒介、面向全校師生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傳統的一卡通以個人消費為主,而新的一卡通系統則主要與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其他功能結合在一起,把消費和管理結合起來,實現了資源整合。”穆積和坦言,應用一卡通系統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共同的身份認證機制和共享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管理的集成與共享,并逐步做到數據的規范化、來源的統一性。
不過,對于穆積和的觀點,西安長城數字軟件商務總監楊悅雪并不認同。“我不是很認同這種方法,因為一卡通主要解決的是生活問題,涉及不到學校的核心業務如教學、科研等。因此,在應用一卡通系統后直接效果不會很明顯。”楊悅雪認為,高校建設數字校園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第一期給師生以信心,這樣才能有繼續做下去的可能。“因此,教學系統和科研系統比一卡通更適合作為實施數字校園的切入點。”
而希爾總經理何忠義則認為,無論是哪個系統作為切入點都不重要,關鍵要看用戶最急迫的需求是什么。“建設順序取決于學校的實際需求,基于好用、夠用、適用的原則,資源優先投入到受益廣、見效快、影響大的‘刀刃’的業務上。比如用戶最需要的是OA系統,那就從OA入手;如果最需要的是一卡通,那就把一卡通作為切入點。不過,最重要的是整個系統的建設要遵循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的理念,通過一個整合的平臺,逐步建設,逐步完善。”
渠道的機會
數字校園市場的興起已經毫無疑問,那么,在這道誘人的大餐中,渠道又能得到什么機會呢?事實上,目前在這一市場的廠商,采用的銷售模式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純項目直銷的模式,二是直銷加分銷的模式。
西安長城數字軟件采用的便是純直銷銷售模式。在楊悅雪看來,數字校園這一行業并不適合分銷模式。“對代理商的要求太高,不僅要求代理商對學校的業務和需求十分了解,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分銷和增值服務能力。另外,數字校園的個性化應用非常多,每個學校之間的個性化需求差別很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對代理商的調研、開發以及服務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楊悅雪坦言,目前長城數字軟件所有項目采取的都是直銷模式。
這種直銷模式的優點是利潤較高,項目的控制性比較強。但缺點也同樣明顯,由于直銷所能覆蓋的市場有限,企業在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遇到發展瓶頸,大多只能將市場局限在固定的區域內。以長城數字軟件為例,他們的業務便聚焦于西北市場,特別是西安市場。“區域之外的項目,我們即便得到消息后也不會去做。”楊悅雪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西安長城數字軟件的專注,但從另一面講,也體現了直銷模式的無奈。
希爾采用的則是直銷加分銷的銷售模式。其中直銷主要面向校級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的大項目,而通用型產品則由渠道來分銷。“直銷做的是利潤,而通過渠道分銷體現的則是規模。”何忠義表示今年仍會加大對渠道的投入力度,“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專注于校園硬件建設的渠道,這樣可以通過我們的產品讓他們得到新的贏利點。”
數字校園與SOA
如果仔細分析,數字校園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整合。而提到整合,就會讓人想起業界這兩年來十分火的一個名詞:SOA。那么,數字校園與SOA 這兩種技術是否可以互相融合呢?
“從目前來看,在國內數字校園領域SOA 的應用幾乎為零。不過我們近期也在關注SOA,并專門開發了一個真正的基于SOA 架構的企業服務總線。今年下半年,成功的案例就會在國內市場出現。”
不過,楊悅雪坦言,雖然目前在做SOA架構產品的開發,但并不認為基于SOA 架構的產品近期會在國內高校普及。“首先是成本的原因,在采用SOA架構之后,產品的成本至少增加50%以上,這是很多高校無法承擔的。另外就是在技術方面,基于SOA 架構的產品對用戶的技術力量和服務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對很多高校用戶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關于SOA 技術的研發,更多的是技術實力和趨勢探索的一種體現。”楊悅雪說道。
希爾公司何忠義則認為,SOA 理念對于數字校園的發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從目前來看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至少目前在國內數字校園領域我還沒看到一個完整的基于SOA架構的產品和方案”。
無論SOA技術能否在短期內普遍應用于數字校園建設,但有一個趨勢卻可以預見:在經歷了多年的預熱之后,國內高校的數字校園建設將在近幾年迎來一個高峰期。“可以肯定,國內高校的數字校園建設近期內會有一個高峰到來。”長城數字軟件楊悅雪肯定地說。“目前整個市場相對還處于空白狀態。雖然有一些高校已經著手在做數字校園,但仍然是少數。以西安為例,近80所高校中,已經成功應用數字校園的不過幾家而已。因此,在兩三年內,這一市場一定會迎來一個應用高潮,就如同當年高校的校園網建設熱潮一樣。”
其實這也是目前如東軟、東大金智、希爾軟件、長城數字軟件等國內ISV對數字校園市場如此重視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未來,數字校園還將走出高校,進入職業學校、中小學等更廣闊的市場。對于這些國內ISV而言,誰能在現階段的高校建設熱潮中確立市場領導地位,無疑將在以后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怎么樣?聽上去很神奇吧。“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系統各自獨立,信息和數據無法在各個系統之間傳遞和共享。”
海天愛德公司總經理穆積和分析說。穆積和從事校園信息化建設已經有8 年時間,對于高校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可謂十分熟悉。“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給高校的管理和經濟造成了很大損失。這也是很多高校最近對數字校園非常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校希望通過整體的數字化建設來將各個孤立的系統整合在一起,從而解決學校內部數據和信息無法傳遞的問題。”穆積和說道。
孤島困境
事實上,穆積和所說的這種狀況確實在高校中非常普遍。由于各部門在業務系統建設時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應用平臺,使得很多高校校內各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類型各異、來源不一,最終導致大多數可共享的數據重復錄入,無法統一使用;另外,由于沒有統一的應用平臺,各項應用的入口不統一,界面不統一,用戶名和密碼不統一,認證方式也各異,也使得師生陷入了用戶名和密碼堆中,同時也使得學校的管理和維護的成本非常高。“目前國內高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管理與協調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幾個部門同時搭建平臺,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島,這不僅使信息和數據無法共享,同時也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和浪費。”某學校網絡中心主任說。
實際上,這和大學的文化傳統不無關系。由于大學的文化是非集中的,因此各個管理部門相對獨立,交流并不頻繁,各個院系之間也聯系較少。“以前高校都建設了很多孤立的應用系統,每個用戶針對各個系統要記很多的密碼,而且系統之間各自為政、信息孤島、資源不共享、應用不集成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逐漸浮出水面。”某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說。
數字校園的演變進程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建設整體的數字校園無疑是最好的途徑。那么,什么才是“數字校園”呢?在北京希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忠義看來,真正的數字校園應該是基于“校園級”一體化的應用解決方案。希爾是目前國內領先的數字校園產品和服務專業提供商,在國內已經有30 多家知名高校用戶,經過近6 年的項目實踐經驗的沉淀和產品的積累,經驗可謂十分豐富。
何忠義認為數字校園的演變過程基本可以概括為四個不同的階段。最早的是“獨立運行軟件”階段。在這一階段學校應用的大多是純粹的獨立運行軟件(如單獨的排課、選課軟件),“這種軟件只為滿足某一具體業務而設計,服務于某個部門的特定人員,設計時基本未考慮與部門內其他業務或其他系統的關聯和數據共享。”何忠義介紹說。
第二階段是“部門級”應用階段。這一階段的應用大多基于部門的整體業務進行設計,部門級應用內各模塊之間已經實現了部門內部的業務關聯和數據共享(如教務系統所包含的排課、選課、注冊等模塊),“其局限性在于設計時未考慮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業務關聯和數據共享,也是部門間信息孤島形成的根源”。在何忠義看來,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應用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三階段是“部門級應用+ 集成平臺”應用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在平臺與各部門應用間搭建橋梁實現對校內原有系統和新建系統的集成,實現了數據交換。“雖然解決了數據交換的問題,使得校園內的信息孤島得以連通,但其局限性在于整合方式上未區分新建應用和原有應用,新系統之間以及新系統與平臺之間無法實現業務關聯,可以說在應用層面上仍然停留在部門級。”何忠義分析說。
第四階段則是希爾率先在業內提出的校級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階段。“校級一體化應用是將學校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設計時統一考慮了各部門間的業務關聯,所有業務共用同一套公共代碼和信息標準,避免了數據的不一致。”何忠義坦言,校級應用解決方案的最大特點是區別對待新建應用和原有應用,新建的校級應用直接運行于其一體化設計的認證和共享數據平臺,并通過平臺對第三方系統進行有效集成。
雖然將數字校園的演變分為四個階段,但何忠義認為,在現階段學校的應用中,這四個階段其實是并存的。“對某個學校而言,這四個階段并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看哪個階段更適合學校自身的應用狀況。”
不過,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后兩個階段尤其是校級應用顯然將成為數字校園建設的必然發展趨勢。“高校信息化已經進入了信息和系統整合階段。實現數字信息的流通,讓學校的每個部門、讓學校之間的信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已經成為數字化校園現階段的最主要目標。”某業內專家說。
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從2005 年初便已初現端倪,而到2007 年時則達到一個小的高峰。西安長城數字軟件公司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數字校園應用提供商之一,在西安本地就有5個成功高校用戶。“2005年可以視為數字校園應用建設的一個分水嶺。”長城數字軟件商務總監楊悅雪說。據楊悅雪介紹,從2003 年起,她就和一些高校溝通過數字校園的概念,但高校對此基本沒有任何反應。“當時學校主要著眼的是各部門間的單獨業務需求,對于整個校園應用的整合并不熱衷,對數字校園的概念也沒有足夠的認識。”
不過,從2005年起,這種狀況已經有明顯的改變。“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是2005 年年底我們已經和一些學校有了實質性的合同。所以,我覺得2005 年應該是國內數字校園建設的導入期。而到2007 年時,市場規模已經迅速擴大,以長城數字軟件為例,2007年的項目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希爾總經理何忠義認為:“雖然數字校園從2002年起就被認為是產業的發展方向,但當時市場的反應非常冷淡。從2005 年起這種局面有了明顯的變化,以高校招標為例,最近兩年標書上已經把數字校園作為一個明確的要求。這也可以看出,數字校園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認識和接受。”
海天愛德總經理穆積和也坦言,“今年我已經接到很多高校關于數字校園建設方面的咨詢,可以肯定,一個小的高潮已經到來”。
什么是合適的切入點
顯然,數字校園已經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下一個方向。但從內容和流程上來看,數字校園所包含的范圍相當廣,幾乎涉及了學校生活、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校對于數字校園建設也產生了一些恐懼。“如果把整個校園同時搬到網上,對于學校而言風險是否很大?面對眾多的應用系統,該如何下手?”這是很多高校所擔心的問題。確實,以數字校園整體所涵蓋的應用范圍而言,一次性建成整個數字校園對于大多數高校都不太現實。因此,數字校園的服務提供商們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讓高校的實施難度和風險降到最低。
在海天愛德總經理穆積和看來,一卡通系統是數字校園建設很好的一個切入點。“在實現信息資源整合服務的過程中,對基礎數據的采集過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一卡通系統就是實現基礎數據采集的最有效工程之一。”穆積和認為,之所以選擇一卡通作為切入點,是因為其同師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這樣更容易被師生所接受。
“一卡通系統由金融服務、綜合服務、身份認證等多個功能支撐的模塊組成,不照搬‘就餐系統+補丁’的傳統模式,而是一個以‘卡’為媒介、面向全校師生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傳統的一卡通以個人消費為主,而新的一卡通系統則主要與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其他功能結合在一起,把消費和管理結合起來,實現了資源整合。”穆積和坦言,應用一卡通系統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共同的身份認證機制和共享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管理的集成與共享,并逐步做到數據的規范化、來源的統一性。
不過,對于穆積和的觀點,西安長城數字軟件商務總監楊悅雪并不認同。“我不是很認同這種方法,因為一卡通主要解決的是生活問題,涉及不到學校的核心業務如教學、科研等。因此,在應用一卡通系統后直接效果不會很明顯。”楊悅雪認為,高校建設數字校園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第一期給師生以信心,這樣才能有繼續做下去的可能。“因此,教學系統和科研系統比一卡通更適合作為實施數字校園的切入點。”
而希爾總經理何忠義則認為,無論是哪個系統作為切入點都不重要,關鍵要看用戶最急迫的需求是什么。“建設順序取決于學校的實際需求,基于好用、夠用、適用的原則,資源優先投入到受益廣、見效快、影響大的‘刀刃’的業務上。比如用戶最需要的是OA系統,那就從OA入手;如果最需要的是一卡通,那就把一卡通作為切入點。不過,最重要的是整個系統的建設要遵循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的理念,通過一個整合的平臺,逐步建設,逐步完善。”
渠道的機會
數字校園市場的興起已經毫無疑問,那么,在這道誘人的大餐中,渠道又能得到什么機會呢?事實上,目前在這一市場的廠商,采用的銷售模式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純項目直銷的模式,二是直銷加分銷的模式。
西安長城數字軟件采用的便是純直銷銷售模式。在楊悅雪看來,數字校園這一行業并不適合分銷模式。“對代理商的要求太高,不僅要求代理商對學校的業務和需求十分了解,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分銷和增值服務能力。另外,數字校園的個性化應用非常多,每個學校之間的個性化需求差別很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對代理商的調研、開發以及服務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楊悅雪坦言,目前長城數字軟件所有項目采取的都是直銷模式。
這種直銷模式的優點是利潤較高,項目的控制性比較強。但缺點也同樣明顯,由于直銷所能覆蓋的市場有限,企業在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遇到發展瓶頸,大多只能將市場局限在固定的區域內。以長城數字軟件為例,他們的業務便聚焦于西北市場,特別是西安市場。“區域之外的項目,我們即便得到消息后也不會去做。”楊悅雪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西安長城數字軟件的專注,但從另一面講,也體現了直銷模式的無奈。
希爾采用的則是直銷加分銷的銷售模式。其中直銷主要面向校級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的大項目,而通用型產品則由渠道來分銷。“直銷做的是利潤,而通過渠道分銷體現的則是規模。”何忠義表示今年仍會加大對渠道的投入力度,“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專注于校園硬件建設的渠道,這樣可以通過我們的產品讓他們得到新的贏利點。”
數字校園與SOA
如果仔細分析,數字校園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整合。而提到整合,就會讓人想起業界這兩年來十分火的一個名詞:SOA。那么,數字校園與SOA 這兩種技術是否可以互相融合呢?
“從目前來看,在國內數字校園領域SOA 的應用幾乎為零。不過我們近期也在關注SOA,并專門開發了一個真正的基于SOA 架構的企業服務總線。今年下半年,成功的案例就會在國內市場出現。”
不過,楊悅雪坦言,雖然目前在做SOA架構產品的開發,但并不認為基于SOA 架構的產品近期會在國內高校普及。“首先是成本的原因,在采用SOA架構之后,產品的成本至少增加50%以上,這是很多高校無法承擔的。另外就是在技術方面,基于SOA 架構的產品對用戶的技術力量和服務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對很多高校用戶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關于SOA 技術的研發,更多的是技術實力和趨勢探索的一種體現。”楊悅雪說道。
希爾公司何忠義則認為,SOA 理念對于數字校園的發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從目前來看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至少目前在國內數字校園領域我還沒看到一個完整的基于SOA架構的產品和方案”。
無論SOA技術能否在短期內普遍應用于數字校園建設,但有一個趨勢卻可以預見:在經歷了多年的預熱之后,國內高校的數字校園建設將在近幾年迎來一個高峰期。“可以肯定,國內高校的數字校園建設近期內會有一個高峰到來。”長城數字軟件楊悅雪肯定地說。“目前整個市場相對還處于空白狀態。雖然有一些高校已經著手在做數字校園,但仍然是少數。以西安為例,近80所高校中,已經成功應用數字校園的不過幾家而已。因此,在兩三年內,這一市場一定會迎來一個應用高潮,就如同當年高校的校園網建設熱潮一樣。”
其實這也是目前如東軟、東大金智、希爾軟件、長城數字軟件等國內ISV對數字校園市場如此重視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未來,數字校園還將走出高校,進入職業學校、中小學等更廣闊的市場。對于這些國內ISV而言,誰能在現階段的高校建設熱潮中確立市場領導地位,無疑將在以后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