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話題  >  正文

物聯網,物何有所值?

作者:陳志剛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9-10-13 09:13:26
摘要:我們可以看到,在物聯網的整個價值分配中,一方面是物聯網傳感信息價值自身的價格可能不足以確保產業能夠穩定生存,另一方面其價值和成本在產業鏈條上的分配比例的失衡,也直接威脅著物聯網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RFID物聯網
  近日,一系列事件使得物聯網這個概念得以持續發酵和升溫,在資本市場,相關概念股也獲得瘋狂追捧。而在9月16日開幕的北京國際通信展上,炒起物聯網這個有點玄幻概念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好像我們一夜之間進入了一個可以感知中國乃至全球的時代。但是,這樣的景象是否會很快到來呢?這需要我們仔細地思索和觀察,支持我們思考的基點應該是物聯網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及其價值分配關系。 

  物聯網,英文是TheInternetofThings,是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互聯絡。也就是由各種傳感設備組成的傳感網絡,通過接入互聯網或者電信網,組成的對各種固定或者移動物體的信息交換和處理網絡。 

  組成物聯網的基礎技術,比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應該說都已經是成熟和應用廣泛的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傳感技術已經在自己的領域獲得了一定應用,但是在此之前,把這些傳感器獲得的信息進行更大范圍傳播的需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迫切,那么在物聯網概念風氣云涌的今天,對傳感網絡所產生信息進行更大范圍傳播和交換的需求是否會變得迫切起來呢? 

  物聯網“交換信息”可用范圍窄 

  網絡互聯所帶來的至關重要的價值在于降低信息傳播的成本。這種傳播模式的第一要義是“信息必須是有價值的”。而“有價值”這一概念意味著信息必須有消費者或者說需求方,或者這些信息能給需求方帶來“效用”。 

  無疑,不管是電信網絡還是互聯網,在這個意義上都是符合經濟價值標準的。這也是互聯網和電信網所存在的市場基礎。但是以這個標準觀察物聯網上流動的信息,我們就會發現其普遍性的價值很值得懷疑,或者說其信息價值性的范圍并不像互聯網那樣寬廣。 

  這個問題或許是阻礙物聯網發展的重要瓶頸。因為如果單純從信息的供給方或者說信息的產生方來看,我們可以認為在各個行業都有大規模的物理信息需要采集、加工、傳輸、上網。從這個角度看,傳感采集設備本身的市場需求空間是極其巨大的。 

  這也正是資本市場或者運營商追捧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本質原因之一。但是實際上有一個潛在的假設是值得推敲的:如此規模巨大的信息是否在更廣的范疇內有價值?或者說是否有足夠多的信息消費市場容量能夠支撐整個產業鏈?因為對具體某類傳感信息而言,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沒有消費需求的,即使整個物聯網能夠蓬勃發展,對這個具體的傳感技術或者產品來說,可能也并不存在足夠的市場確保其生存下去。 

  推而廣之,我們看到除了家庭生活的家居信息之外,物聯網采集和傳輸更多的是特定行業的基礎物理信息,比如物流行業、電力自動化行業或者汽車行業。在經過物聯網的互聯和交換之后,如果能夠對信息的需求方有用,就必然會有進行這些信息處理的系統應用提供支持。此時可能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某行業的系統應用提供商可能會因為該行業的傳感信息消費需求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撐廠商生存,選擇終止提供應用,從而造成這個特定行業市場的基礎傳感設備提供商因為沒有應用而無法存活。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面前:特定行業的傳感信息在超出行業范圍之后,對于規模巨大的普通公眾用戶來說其價值可能近乎為零,與此同時,有需求的特定行業用戶數量又不是足夠的多。 

  運營商:干得多,掙得少 

  對于物聯網而言,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信息價值的分配關系。物聯網的傳感信息,其價值由市場價格決定,也就是需求方市場愿意為物聯網的信息支付的價格。 

  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價格必須足以支撐整個產業鏈的生存,這個產業鏈包括物聯網采集設備的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以及應用提供商。如果物聯網能夠長期存在下去,它所采集和傳輸信息的價格必須大于整個產業各個環節運營所需的成本之和,同時在價值分配上,必須滿足各個環節的投入和產出比。 

  基于這個假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最熱衷于物聯網的運營商,在整個物聯網的價值鏈中,它們分配得到的價值與其投入的成本相比,可能并不對等。以三大運營商目前主推的M2M這一物聯網的雛形應用為例,三大運營商在一些基于M2M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中,可能需要投資建設昂貴的應用平臺,同時也需要承擔占據成本比例最大的應用終端的費用,但是收入卻可能只是信息流量通信費或者幾元錢的增值功能費。運營商遇到的問題是:這些M2M物理信息的價值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拉動行業客戶支付足夠高的價格。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物聯網的整個價值分配中,一方面是物聯網傳感信息價值自身的價格可能不足以確保產業能夠穩定生存,另一方面其價值和成本在產業鏈條上的分配比例的失衡,也直接威脅著物聯網的生存和發展。 

  危險還來自于由運營商參與或者主導的情況下,運營商如果采取大規模的成本補貼或者非自然市場需求的強力營銷手段促進物聯網的發展時,其可能造成的虛假繁榮給整個產業和運營商自身帶來的關鍵損害。 

  物聯網真的物有所值嗎?誰又應該擔當起產業整合和發展的推手?是政府還是運營商亦或是行業市場? 

  沒有標準的答案,這個問題只能在實踐中去探索。但是如果物聯網不能解決其交換信息的價值問題以及其價值在產業各環節的合理分配問題,其前景也許并不像公眾想象得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