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十年涅槃?
作者:張鵬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9-10-13 09:18:34
                    摘要:聯網在提升國家整體產業能力方面也具優勢,盡管目前的物聯網尚處初級階段,在成本、標準及規模化方面還有待完善,但可以預見,未來物聯網普及后,用于動植物、產品設備以及空間環境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的數量將遠遠超過手機數量。
                    
                        當比爾·蓋茨在1995年《未來之路》中首次提到物聯網時,迫于當時網絡終端技術的局限使得這一構想無法真正落地,轉眼14年后,物聯網再次登場,一躍成為了各國關注的焦點。  
無論是中國移動極力倡導的“物聯網”、IBM的“智慧的地球”,還是思科的“智能建筑”,盡管提法不盡相同,但追根溯源,底層技術實現方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通過傳感網與通信網絡實現人與物、物與物間的通信。
業內曾有人預言,物聯網將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出現后的新一輪信息產業浪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以萬億計。
而時下,關于物聯網的各類信息也從四面八方突然涌現,不斷充斥著人們的視覺和聽覺,我們的疑問是,此時此刻,為什么偏偏是物聯網“火”了起來?
全球經濟復蘇的牽引力
“物聯網,概念就是生產力。”一位金融領域的專家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物聯網此時的出現并非突然,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還處在谷底,復蘇跡象并不明顯,尤其是歐美等國家,他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原動力”——能夠持續拉動經濟的快速回暖,能夠為全球企業以及投行的資本運作創造一個明朗的環境。
物聯網的出現正符合這樣的經濟發展規律,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復蘇都會伴隨一些新生技術及產業的革命。也就是說,任何國家都需要在經濟危機后找到一個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的“引擎”,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那場亞洲金融風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網絡新政”就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也因這場歷時數年的IT信息革命保持了長久的增長動力。
據了解,1995~1998年間,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的35%來自互聯網相關企業;1998年,信息產業提供就業崗位740萬個,約占全美就業人數的6%;1999年,美國互聯網相關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5070億美元,信息產業首次成為美國第一大產業。
因此,有觀點認為,物聯網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有些“時勢造英雄”的意味。在當下影響遍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似乎見底時,我們亟需一種具備產業革新力量的技術,物聯網就在此種背景下孕育而出。
不過,此時的物聯網作用已不僅僅是依靠自身技術提供跨行業應用那樣單純,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很多國家與企業創建經濟藍圖的有效途徑,使人們對這場信息變革充滿信心與力量。
各國首腦的舉動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就職演說中著重提到了“智慧的地球”,并決定投資110億美元進行智能電網的研究建設;歐盟總部在近期也召開了有關“物聯網”的相關討論;至于始終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的中國,有關傳感技術與TD-SCDMA網絡融合的創新解決方案也被提上了政府桌面,物聯網似乎已經成為了各國家一致看好的“潛力股”。
命中兩化融合靶心
“業務市場潛力無比巨大,物聯網的發展將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節能減排的國策真正落在實處。”一位通信集成廠商高層這樣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兩化融合一直是我國工業信息化倡導的發展方向,從國家政府到企業個人也都在不遺余力地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物聯網的出現讓這一切產生了化學反應。
“以現階段為例,在電力、交通、安防、物流等國家重要行業,我們已將物聯網部署其中,其對行業應用拓展及生產效率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前述廠商人士繼續表示,而在節能減排方面,物聯網的作用更加突顯,“如今節能減排已是各行業的硬性指標,但如何實現卻存在很多歷史因素,比如電力行業每年資源耗費量巨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的不可控性,整個行業未形成產業閉環,而改變這一局面就要依靠物聯網,搭建一個更加‘智能’的網絡。”
另外,物聯網在提升國家整體產業能力方面也具優勢,盡管目前的物聯網尚處初級階段,在成本、標準及規模化方面還有待完善,但可以預見,未來物聯網普及后,用于動植物、產品設備以及空間環境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的數量將遠遠超過手機數量。正如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提到的那樣——“按現階段估算物聯網的需求量,我國的電子元器件產業將會是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也將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3G時代“應用”全解
某種程度上,3G也成為了物聯網背后的有力推手,更高速的網絡帶寬使得所有局部細小的傳感網絡能夠有機聯系在一起,其傳輸的數據也有了諸如文本、語音及視頻等多種形式的選擇,3G網絡的建成讓物聯網從技術角度不再受限,可以根據各行業間的不同要求孵化出適合的行業終端和應用。
這種結果無疑也是共贏局面——物聯網也為3G找到了“歸宿”。就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同時推進三種3G網絡時,很多人都在擔心3G應用對于中國究竟能夠產生多少價值,一些業內專家甚至表示,我國通信業在完成了3G建網、3G終端這兩項“小考”后,將正式迎來3G應用這項事關3G成敗的“大考”。
而參考目前3G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除了傳統的個人家庭應用外,政府與行業應用成了發展3G的主要陣地,同時不斷實踐行業內縱深與行業間相互滲透也成為了通信行業的發展目標,物聯網的出現正好迎合了這一構想,它將掀起一場產業革命——處理信息的專屬設備將逐漸消失,信息處理分析能力將會遍布于每個人的身邊。
                    
                無論是中國移動極力倡導的“物聯網”、IBM的“智慧的地球”,還是思科的“智能建筑”,盡管提法不盡相同,但追根溯源,底層技術實現方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通過傳感網與通信網絡實現人與物、物與物間的通信。
業內曾有人預言,物聯網將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出現后的新一輪信息產業浪潮,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以萬億計。
而時下,關于物聯網的各類信息也從四面八方突然涌現,不斷充斥著人們的視覺和聽覺,我們的疑問是,此時此刻,為什么偏偏是物聯網“火”了起來?
全球經濟復蘇的牽引力
“物聯網,概念就是生產力。”一位金融領域的專家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物聯網此時的出現并非突然,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還處在谷底,復蘇跡象并不明顯,尤其是歐美等國家,他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原動力”——能夠持續拉動經濟的快速回暖,能夠為全球企業以及投行的資本運作創造一個明朗的環境。
物聯網的出現正符合這樣的經濟發展規律,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復蘇都會伴隨一些新生技術及產業的革命。也就是說,任何國家都需要在經濟危機后找到一個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的“引擎”,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那場亞洲金融風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網絡新政”就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也因這場歷時數年的IT信息革命保持了長久的增長動力。
據了解,1995~1998年間,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的35%來自互聯網相關企業;1998年,信息產業提供就業崗位740萬個,約占全美就業人數的6%;1999年,美國互聯網相關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5070億美元,信息產業首次成為美國第一大產業。
因此,有觀點認為,物聯網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有些“時勢造英雄”的意味。在當下影響遍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似乎見底時,我們亟需一種具備產業革新力量的技術,物聯網就在此種背景下孕育而出。
不過,此時的物聯網作用已不僅僅是依靠自身技術提供跨行業應用那樣單純,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很多國家與企業創建經濟藍圖的有效途徑,使人們對這場信息變革充滿信心與力量。
各國首腦的舉動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就職演說中著重提到了“智慧的地球”,并決定投資110億美元進行智能電網的研究建設;歐盟總部在近期也召開了有關“物聯網”的相關討論;至于始終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的中國,有關傳感技術與TD-SCDMA網絡融合的創新解決方案也被提上了政府桌面,物聯網似乎已經成為了各國家一致看好的“潛力股”。
命中兩化融合靶心
“業務市場潛力無比巨大,物聯網的發展將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節能減排的國策真正落在實處。”一位通信集成廠商高層這樣告訴記者。
眾所周知,兩化融合一直是我國工業信息化倡導的發展方向,從國家政府到企業個人也都在不遺余力地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物聯網的出現讓這一切產生了化學反應。
“以現階段為例,在電力、交通、安防、物流等國家重要行業,我們已將物聯網部署其中,其對行業應用拓展及生產效率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前述廠商人士繼續表示,而在節能減排方面,物聯網的作用更加突顯,“如今節能減排已是各行業的硬性指標,但如何實現卻存在很多歷史因素,比如電力行業每年資源耗費量巨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的不可控性,整個行業未形成產業閉環,而改變這一局面就要依靠物聯網,搭建一個更加‘智能’的網絡。”
另外,物聯網在提升國家整體產業能力方面也具優勢,盡管目前的物聯網尚處初級階段,在成本、標準及規模化方面還有待完善,但可以預見,未來物聯網普及后,用于動植物、產品設備以及空間環境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的數量將遠遠超過手機數量。正如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提到的那樣——“按現階段估算物聯網的需求量,我國的電子元器件產業將會是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也將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3G時代“應用”全解
某種程度上,3G也成為了物聯網背后的有力推手,更高速的網絡帶寬使得所有局部細小的傳感網絡能夠有機聯系在一起,其傳輸的數據也有了諸如文本、語音及視頻等多種形式的選擇,3G網絡的建成讓物聯網從技術角度不再受限,可以根據各行業間的不同要求孵化出適合的行業終端和應用。
這種結果無疑也是共贏局面——物聯網也為3G找到了“歸宿”。就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同時推進三種3G網絡時,很多人都在擔心3G應用對于中國究竟能夠產生多少價值,一些業內專家甚至表示,我國通信業在完成了3G建網、3G終端這兩項“小考”后,將正式迎來3G應用這項事關3G成敗的“大考”。
而參考目前3G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除了傳統的個人家庭應用外,政府與行業應用成了發展3G的主要陣地,同時不斷實踐行業內縱深與行業間相互滲透也成為了通信行業的發展目標,物聯網的出現正好迎合了這一構想,它將掀起一場產業革命——處理信息的專屬設備將逐漸消失,信息處理分析能力將會遍布于每個人的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