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民卡發展模式、定位、難點的簡析
作者:寧波市民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建國 
                        來源:中國智能卡網 
                        日期:2009-12-09 09:20:30
                    摘要:市民卡工程是一個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其項目建設和應用推廣過程中所引發的帶動效應,必將為一個城市的信息化深入建設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寧波市民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建國 
一、關于市民卡的模式
現在全國市民卡推行的主要模式有三種:
一是采用勞社部的標準,以醫保作為主體進行推廣,加載行業電子錢包和金融借記功能,采用實名制,一人一卡,以參保人作為主要發卡對象,這類卡主要履行社會保障職能,卡內個人信息內容記錄豐富,方便參保人就業、養老、看病和日常付款,同時應用行業電子錢包和銀行借記功能實行消費、支付等應用。
二是采用建設部標準,由行業卡演變成的行業電子錢包。其中,公交行業是行業中最為發達的領域,當然不乏其歷史以及現有體制的原因。尤其是上 海、北京的一卡通,因為人口基數較大,其交易量和沉淀資金能夠給項目帶來比較豐厚的盈利,行業發展比較迅速。卡片采用復合卡或雙界面卡,分實名制與非實名制發行。應用范圍主要以交通、超市、便利店等小額支付為主體。同時,按政府服務需求加載醫保、衛生、金融等功能。
三是采用人民銀行的金融IC卡PBOC2.0標準發行的金融電子錢包IC卡。以雙界面JAVA卡為主體,按功能需求分為實名制非實名制,可以廣泛應用于行業、商業以及可以實施金融支付的領域,范圍更廣。
社保卡與行業卡雖然發展時間較為悠久,也產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其自身標準決定了它在一旦進入商業領域時必然與人民銀行相關法規相悖,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它的發展。而采用金融標準的“市民卡”的出現,凸顯出以下幾個優勢:
(一)安全,支付風險小;(二)監管政策和法律規范符合人民銀行對電子錢包及行業卡跨行業使用的監管政策;(三)技術標準符合國際規范,可支持多應用和個性化需求;(四)采用銀聯結算,資源共享廣泛,可全國推廣;(五)無金融風險,市民可信度高。
二、市民卡的定位
對于市民卡,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義。但就國內現有城市市民卡而言,其發行方式一般采用由政府主導發放給市民用于辦理相關個人社會事務和享受公共服務的多功能智能IC卡。通過政府協調與行業整合,對交通、教育、水電氣、通訊、電視及其他各種食、住、行、游、購、娛等消費進行支付、結算和信息查詢,享受醫療、養老、工傷、生育、失業登記及失業各類保險和求職登記、職業培訓、勞動職業技能鑒定等政府服務。同時,也可以享受衛生、建設、城管、民政等有關部門的其他公共服務項目,達到一卡多能。
很多城市的市民卡口號是“一卡通”,顧名思義,一張卡走遍一個城市,心愿是好的,到政府部隊門辦事、到醫院看病時一刷卡;到商場、超市消費時一刷卡;乘出公交、出租時一刷卡,免去了“周身都是卡”之苦。可隨之而來的問題產生了:由于“一卡通”兼容了太多行業、商業及政府資源與應用,一旦遺失,不僅掛失、補卡時間長、手續繁瑣,而且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安全上的顧慮,成為目前市民卡推廣的瓶頸之一。
推廣市民卡的初衷是為了讓百姓一卡在手,萬事方便,但是,如果辦領手續太麻煩,或是補、領方式不合理,難免會讓市民產生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民卡的推廣。
我們可以根據老百姓的實際需要,以使用習慣來區分市民卡的種類:我們且把它分為A卡和B卡。A卡是帶有金融支付功能的主要以政府服務為主體的一卡通,實現醫保、社保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及支付功能,實行記名制,一人一卡。B卡主要以實現支付為主,用于公共交通領域,商務領域和公共事業繳費等,適用于使用頻率較高的百姓日常需要(可記名或不記名)。經過實踐檢驗,如此定位,顯得更為人性,更容易被市民所接受。
三、市民卡推廣的難點
市民卡作為一項創新發展的信息化工程,既有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政策風險,也有建設推廣中的技術難題,更有打破部門利益的重重阻力。主要分析如下:
1、政策。市民卡項目是一個涉及面廣、行業跨度大、資源整合及協調難度大、部門利益錯綜復雜,相關政策、規定都沒有明確界定,需要重新調整和出臺,因而往往給項目協調工作帶來困難,與市民卡相對應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還相對不健全,行業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證,無法為“一卡多用”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這樣做起來就很困難甚至存在政策風險。
2、技術改造。市民卡系統的規劃設計的起點本身就比較高,當然,高起點的指導思想必然帶來實施難點:一是全面采用國家或符合國際標準的CPU智能卡。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安全體系,使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達到銀行系統的水平,確保系統數據交易、采集、傳輸和清算都得到最大的安全保證。三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與現有各行業已發行IC卡系統的兼容性。
3、業務拓展與行業整合。盡管市民卡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高新技術和全新的運營管理模式,而對于行業的主管部門、各行業領導和員工、廣大市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如何正確認識、熟悉它成為非常關鍵的問題,也直接關系到市民卡的市場推廣和應用。市民卡工程是一個面、一個整體、一個區域的應用。如何把以前的各個部門的系統整合起來,涉及到原先的各個行業的標準、規范程度不一樣,也涉及到多方利益分配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遇到的很大的一個難點。寧波市民卡公司采用“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策略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期望以市場化的手段解決棘手的利益分配問題。不僅如此,政府主管部門的適度介入與協調還是必不可少的。
四、難點突破
1、堅持標準化建設
市民卡工程是一項涉及多行業、多部門且發卡面廣量大的系統工程。由于現代IC卡的技術種類繁多,且不同的行業均有不同的相關標準和密鑰體系,自定義地方標準雖然簡單易行,但將導致技術體系無法滿足今后跨區域應用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保證市民卡的高起點和高標準,寧波市民卡項目采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規范PBOC2.0標準,也從而成為人民銀行特批的全國唯一試點單位。全面的標準化設計,為寧波市民卡的跨行業、跨城市、跨區域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將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卡片功能的區域對接,以充分體現市民卡的生命力和應用價值。
2、打破利益壁壘,共享部門資源
市民卡項目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系統工程,其發卡、管理、推廣和應用工作必然需要各行業、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協作,但卡片載體的統一以及卡功能的整合,勢必觸及一些部門在發卡和管理方面的原有利益,從而影響到部門對市民卡項目的支持配合,加大了項目建設和推進的難度。寧波市民卡工程得益于寧波市對信息化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對市民卡項目建設的大力支持。
寧波市民卡工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牽頭協調,妥善解決部門存在的利益壁壘以及行業費率等問題。經過大量的溝通和協調工作,使得相關部門、行業都能夠從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大局出發,共享資源、參與建設,齊心協力做好市民卡工程的建設管理以及應用推廣工作,為市民卡工程的建設管理以及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前景美好
總的來說,“市民卡”現在不過是剛剛站在起跑線上,離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現階段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都是可以理解。雖然現在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市民卡”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卡多用”的好處,作為一種發展的趨勢,由繁瑣最終歸為簡單,由一張或者兩張卡,達到以往十幾張甚至幾十張卡才能有的功效,當前,推行“一卡多用”形式的城市IC卡工程,已經成了一個城市資源和服務整合的必然趨勢,各個城市的市民卡建設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市民卡工程是一個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其項目建設和應用推廣過程中所引發的帶動效應,必將為一個城市的信息化深入建設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也許地方市民卡的建設和發展并無定式可尋,仍需要因地制宜的加以探索和實踐,從而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民卡發展之路。
                    
                一、關于市民卡的模式
現在全國市民卡推行的主要模式有三種:
一是采用勞社部的標準,以醫保作為主體進行推廣,加載行業電子錢包和金融借記功能,采用實名制,一人一卡,以參保人作為主要發卡對象,這類卡主要履行社會保障職能,卡內個人信息內容記錄豐富,方便參保人就業、養老、看病和日常付款,同時應用行業電子錢包和銀行借記功能實行消費、支付等應用。
二是采用建設部標準,由行業卡演變成的行業電子錢包。其中,公交行業是行業中最為發達的領域,當然不乏其歷史以及現有體制的原因。尤其是上 海、北京的一卡通,因為人口基數較大,其交易量和沉淀資金能夠給項目帶來比較豐厚的盈利,行業發展比較迅速。卡片采用復合卡或雙界面卡,分實名制與非實名制發行。應用范圍主要以交通、超市、便利店等小額支付為主體。同時,按政府服務需求加載醫保、衛生、金融等功能。
三是采用人民銀行的金融IC卡PBOC2.0標準發行的金融電子錢包IC卡。以雙界面JAVA卡為主體,按功能需求分為實名制非實名制,可以廣泛應用于行業、商業以及可以實施金融支付的領域,范圍更廣。
社保卡與行業卡雖然發展時間較為悠久,也產生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其自身標準決定了它在一旦進入商業領域時必然與人民銀行相關法規相悖,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它的發展。而采用金融標準的“市民卡”的出現,凸顯出以下幾個優勢:
(一)安全,支付風險小;(二)監管政策和法律規范符合人民銀行對電子錢包及行業卡跨行業使用的監管政策;(三)技術標準符合國際規范,可支持多應用和個性化需求;(四)采用銀聯結算,資源共享廣泛,可全國推廣;(五)無金融風險,市民可信度高。
二、市民卡的定位
對于市民卡,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義。但就國內現有城市市民卡而言,其發行方式一般采用由政府主導發放給市民用于辦理相關個人社會事務和享受公共服務的多功能智能IC卡。通過政府協調與行業整合,對交通、教育、水電氣、通訊、電視及其他各種食、住、行、游、購、娛等消費進行支付、結算和信息查詢,享受醫療、養老、工傷、生育、失業登記及失業各類保險和求職登記、職業培訓、勞動職業技能鑒定等政府服務。同時,也可以享受衛生、建設、城管、民政等有關部門的其他公共服務項目,達到一卡多能。
很多城市的市民卡口號是“一卡通”,顧名思義,一張卡走遍一個城市,心愿是好的,到政府部隊門辦事、到醫院看病時一刷卡;到商場、超市消費時一刷卡;乘出公交、出租時一刷卡,免去了“周身都是卡”之苦。可隨之而來的問題產生了:由于“一卡通”兼容了太多行業、商業及政府資源與應用,一旦遺失,不僅掛失、補卡時間長、手續繁瑣,而且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安全上的顧慮,成為目前市民卡推廣的瓶頸之一。
推廣市民卡的初衷是為了讓百姓一卡在手,萬事方便,但是,如果辦領手續太麻煩,或是補、領方式不合理,難免會讓市民產生抵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民卡的推廣。
我們可以根據老百姓的實際需要,以使用習慣來區分市民卡的種類:我們且把它分為A卡和B卡。A卡是帶有金融支付功能的主要以政府服務為主體的一卡通,實現醫保、社保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及支付功能,實行記名制,一人一卡。B卡主要以實現支付為主,用于公共交通領域,商務領域和公共事業繳費等,適用于使用頻率較高的百姓日常需要(可記名或不記名)。經過實踐檢驗,如此定位,顯得更為人性,更容易被市民所接受。
三、市民卡推廣的難點
市民卡作為一項創新發展的信息化工程,既有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政策風險,也有建設推廣中的技術難題,更有打破部門利益的重重阻力。主要分析如下:
1、政策。市民卡項目是一個涉及面廣、行業跨度大、資源整合及協調難度大、部門利益錯綜復雜,相關政策、規定都沒有明確界定,需要重新調整和出臺,因而往往給項目協調工作帶來困難,與市民卡相對應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還相對不健全,行業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證,無法為“一卡多用”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這樣做起來就很困難甚至存在政策風險。
2、技術改造。市民卡系統的規劃設計的起點本身就比較高,當然,高起點的指導思想必然帶來實施難點:一是全面采用國家或符合國際標準的CPU智能卡。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安全體系,使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達到銀行系統的水平,確保系統數據交易、采集、傳輸和清算都得到最大的安全保證。三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與現有各行業已發行IC卡系統的兼容性。
3、業務拓展與行業整合。盡管市民卡采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高新技術和全新的運營管理模式,而對于行業的主管部門、各行業領導和員工、廣大市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如何正確認識、熟悉它成為非常關鍵的問題,也直接關系到市民卡的市場推廣和應用。市民卡工程是一個面、一個整體、一個區域的應用。如何把以前的各個部門的系統整合起來,涉及到原先的各個行業的標準、規范程度不一樣,也涉及到多方利益分配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遇到的很大的一個難點。寧波市民卡公司采用“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策略進行項目建設和運營,期望以市場化的手段解決棘手的利益分配問題。不僅如此,政府主管部門的適度介入與協調還是必不可少的。
四、難點突破
1、堅持標準化建設
市民卡工程是一項涉及多行業、多部門且發卡面廣量大的系統工程。由于現代IC卡的技術種類繁多,且不同的行業均有不同的相關標準和密鑰體系,自定義地方標準雖然簡單易行,但將導致技術體系無法滿足今后跨區域應用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保證市民卡的高起點和高標準,寧波市民卡項目采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規范PBOC2.0標準,也從而成為人民銀行特批的全國唯一試點單位。全面的標準化設計,為寧波市民卡的跨行業、跨城市、跨區域使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將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卡片功能的區域對接,以充分體現市民卡的生命力和應用價值。
2、打破利益壁壘,共享部門資源
市民卡項目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系統工程,其發卡、管理、推廣和應用工作必然需要各行業、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協作,但卡片載體的統一以及卡功能的整合,勢必觸及一些部門在發卡和管理方面的原有利益,從而影響到部門對市民卡項目的支持配合,加大了項目建設和推進的難度。寧波市民卡工程得益于寧波市對信息化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對市民卡項目建設的大力支持。
寧波市民卡工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牽頭協調,妥善解決部門存在的利益壁壘以及行業費率等問題。經過大量的溝通和協調工作,使得相關部門、行業都能夠從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大局出發,共享資源、參與建設,齊心協力做好市民卡工程的建設管理以及應用推廣工作,為市民卡工程的建設管理以及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前景美好
總的來說,“市民卡”現在不過是剛剛站在起跑線上,離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現階段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都是可以理解。雖然現在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市民卡”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我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卡多用”的好處,作為一種發展的趨勢,由繁瑣最終歸為簡單,由一張或者兩張卡,達到以往十幾張甚至幾十張卡才能有的功效,當前,推行“一卡多用”形式的城市IC卡工程,已經成了一個城市資源和服務整合的必然趨勢,各個城市的市民卡建設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市民卡工程是一個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其項目建設和應用推廣過程中所引發的帶動效應,必將為一個城市的信息化深入建設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也許地方市民卡的建設和發展并無定式可尋,仍需要因地制宜的加以探索和實踐,從而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民卡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