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磁卡巨虧欠巨債引疑問:7億建新基地只是空中樓閣?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繼還清了16多億元的銀行債務后,剛擺脫了“股改釘子戶”稱號的ST磁卡(600800)似乎正在發力。 
    ST磁卡全名為天津環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以生產各種銀行卡和智能卡為主,于1993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在上周五股東大會資料中,ST磁卡再一次向全體股東表露2009年將集中發展主營業務的決心,并描繪了一幅3-5年間打造國內領先的生產研發基地、形成“數據卡產品10億片,包裝印刷500萬色令、機具3萬臺套”規模的宏偉藍圖。  
    但有投資者卻對ST磁卡的前景表示質疑,認為現在的ST磁卡,主營仍然每年虧損3億元,資金又緊張,而完成生產研發基地需要投資7.9億元,ST磁卡怎么拿得出這筆錢?  
    那么,ST磁卡打造生產研發基地設想能否付諸實現還只是空中樓閣?  
    主營業務虧損  
    還背負兩個多億債務  
    公告顯示,ST磁卡規劃中的研發基地一期位于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預計投入7.9個億,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搬遷、投產。  
    目前,大部分歷史問題得以清理后的ST磁卡,仍然面臨著兩大問題:微弱的盈利能力和緊張的現金流。  
    2008年ST磁卡凈利潤為1.27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61億元,其中ST磁卡主營業務虧損達3.37億元。  
    同樣,2007年ST磁卡也靠著債務重組微弱盈利1209.44萬元,主營業務卻虧損4.13億元。2007年、2008年ST磁卡的債務重組利得分別超過了4.6億和7.3億元。而且,在2005、2006年間,ST磁卡則相繼出現39312.67萬元、29409.06萬元巨虧。  
    除盈利能力仍很低以外,ST磁卡還背負著巨額債務。  
    “銀行貸款我們大部分都還清了,現在還欠大股東有兩個多億。”12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磁卡證券辦,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從去年年報可以看到,合并報表中ST磁卡其他應付款仍有4.59億元,其中包括ST磁卡大股東天津環球磁卡集團的2.56億的借款。而其還有預計負債1.21億。因此,ST磁卡目前還背負著近6億元的債務。  
    由于經營活動帶來的現金極其有限,加之前幾年到處投資、貸款,造成如今現金的短缺。ST磁卡證券部人員也無奈的向記者表示“我們資金困難一直很大,這幾年都是,所以我們現在努力降低成本,抓主營、抓銷售。”  
    7億多資金缺口  
    明年投產計劃可能夭折  
    更讓人關心的是,ST磁卡打造生產研發基地的資金從何而來。  
    據了解,早在2003年,ST磁卡便與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管委會簽訂協議書,擬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內投資建設天津環球磁卡工業園。  
    但隨后由于種種原因,建設研發基地一事便擱置下來了。直到ST磁卡通過債務重組基本上完成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清理,2007年11月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又被列入天津市新二十項重大工業項目,啟動才又被提上日程。  
    2008年6月,ST磁卡的生產研發基地項目開工,一期工程預計投資7.9億元,2010年完成土建,下半年開始搬遷、投產。  
    而2008年報顯示,2008年度ST磁卡只用自籌資金投入研發基地2200萬元,而目前ST磁卡累計對該基地投資額僅為2500萬元。  
    主營虧損不能帶來現金流、而自有資金緊張又緊張,ST磁卡的這7.9億元的投資如何在兩年內完成讓人疑惑。  
    帶著這樣的問題,16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天津的磁卡大廈。這里與天津的金融中心只有幾條街的距離,但是跨進磁卡公司的大門卻能感受到一種濃厚的國營企業的特點,身穿天藍短袖工服、掛著工牌的職工三兩走過。  
    在顯得有些過時的磁卡大廈里,ST磁卡的董事長阮強先生及董秘蔚麗霞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一方面需要自籌資金、一方面處置這邊的房產和資產,就是打個時間差,但是現在金融危機打亂了我們的節拍。而且我們之前沒有預計到證監會稽查的影響那么大,我們上市公司融資功能還沒有恢復,所以資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阮強表示。  
    而蔚麗霞則補充說:“7.9億的投資也不是一下子都投進去,而是陸續分批的。而且可以通過施工單位墊資、設備融資租賃等方式融資。”  
    有分析人士認為,ST磁卡將處置原廠區房產和部分資產以及政府的搬遷補貼作為資金的較重要的來源,打一個“時間差”,并且配合采用一些靈活的融資方式。  
    阮強也承認:“研發基地是2008年開工的,按照計劃是排到2010年完成,現在看肯定要錯后了。”  
    當問及2009年計劃投入資金多少時,記者得到的回答是:09年計劃投資都還沒有具體的數字出來,因為“都還在調整”。  
    如此看來,ST磁卡新基地要在2010年投產希望非常渺茫。  
    產品市場前景不容樂觀  
    同時,原有業務盡管有所發展,但現實情況仍不容樂觀。  
    ST磁卡主營可分為卡類、印刷包裝及機具產品三大部分,其中卡類和印刷分別占主營收入的30%以上。  
    卡類分為銀行卡和IC卡。目前的卡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并形成了北京、天津、上海等生產基地。高端卡市場份額則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外著名企業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內企業手中。低端卡產品市場則在眾多的國內中小卡企業和系統集成商之間進行激烈的競爭。  
    盡管ST磁卡銀行卡市場占有率從2007年的2.56%到2008年的5.6%,再到一季度超過6%。但是金邦達、黃石捷德、北京中鈔和恒寶股份已壟斷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且四家的年生產能均超過了1億張,ST磁卡再從上述“四大天王”口中奪食已然不易。  
    “如今做卡的日子都不很好,磁卡目前只有存量市場,增量市場很小。”17日,一名分析員向記者指出。“有發展前景的是銀行卡EMV遷移。”  
    而數據卡領域,競爭更為激烈。如在記者調研時,董事長阮強提到ST磁卡新產品RFID(應用于物流等領域的電子標簽)。但目前國內RFID的主要生產廠商就有集速智能、上海申博、廣東德生、辰皓電子、深圳華陽、中山達華等多家企業,但主要為代工。而由于RFID市場國家標準缺失、商業模式不成熟以及需求未釋放等因素,2006年就已計劃RFID項目的恒寶股份推遲了原定的投資計劃。  
    為何不對風險進行充分提示?  
    可惜的是,對于研發基地搬遷的不確定性及更多的風險,ST磁卡在公告中并未給予充分的風險提示。從充滿信心的年報中,普通投資者更多的是在憧憬投產后“預期年營業收入11.5億元,利潤總額2.24億元”的遠景藍圖。  
    對此,蔚麗霞表示:“關于研發基地我們有進展公告。到了需要提示時,有重大的項目調整,我們都會發公告的。目前還沒有發布的必要。”  
    但是,大多數散戶投資者對于公司的研究有限,投資具有非理性。僅僅根據公告或消息簡單的歸結為“利好”或“利空”而操作。就此,曾有證券市場專家指出,公司公告的語言描述對投資者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在具有傾向性的語言下投資者往往會忽視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