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成老年女性患尿失禁 專項學術會在廣州女子醫院召開
廣州女子醫院尿失禁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
2010年4月14日電/明通新聞專線/--尿失禁,是小毛病大痛苦,我國超三成老年女性患張力性尿失禁,近年來,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近日,在廣州女子醫院召開的“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上,這是醫學專家們提出病情警示信號。
    專家:女性尿失禁病因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壓突然增加時出現無法控制的漏尿,這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特別是45歲到65歲的婦女,隨人口老齡化加重,生活壓力緊張,其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記者在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了解到,漏尿患者常伴有尿騷味,易誘發焦慮、抑郁、自閉等心理疾病,其抑郁癥發病率是普通人的10倍;長期尿失禁可引起女性月經不調、更年期提前,導致夫妻生活不和諧;重度尿失禁將導致盆腔炎、膀胱炎、陰道炎甚至引發膀胱癌、尿毒癥。 
    尿失禁分為張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種類型,其中張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其病因主要是分娩損傷。如這種損傷波及到支持尿道及膀胱的組織,必然改變了尿道、膀胱的生理位置,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子宮脫垂、尿道膨出、膀胱膨出都是盆底組織損傷所形成的,因而常合并壓力性尿失禁。也有的婦女并沒有經陰道分娩過孩子,在更年期前后也常出現尿失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減退,導致雌激素的分泌減少,使支持膀胱、尿道的盆底組織張力削弱,或尿道黏膜血液供應減少,黏膜萎縮,造成對尿液的控制能力下降。
    背景:我國女性尿失禁病情堪憂
    專家在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上報告稱,全世界40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中就會有1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尿失禁,被列為全球五大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在女性和老人中發病率尤其高。我國女性尿失禁的發病情況一直無準確數字,根據全國六大區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斷,中國女性尿失禁患者平均發病率因為30.9%,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廣州女子醫院住院部杜世華主任認為,這一結果比較準確地反映了我國女性尿失禁的發病現狀。而另據《中國尿失禁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8.7%的被調查者對尿失禁的癥狀沒有認知,51.3%的調查者認為尿失禁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病癥,對尿失禁的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尿失禁病癥以及尿失禁人群的關注,亟待進入公眾視野。
    現狀:寧用護墊不就醫
  廣州女子醫院住院部杜世華主任曾接診過這樣一個患者:39歲的劉女士,已生育過四次。經過多次分娩后,隨著年紀增大,病人的盆底功能出現障礙,最顯著表現是控制不住小便。很多時候只要稍一用力,尿就不由自主流出來。因此,每次出門她必須要墊上護墊或衛生巾。“看出門的時間吧,如果只下樓買個東西,護墊就可以了,但出門超過半小時,就必須用衛生巾。”劉女士盡管已患尿失禁5年的時間,但她一直沒有接受過治療,而一直采用衛生護墊、出門前盡量少喝水,甚至隨身攜帶干凈內褲等辦法。杜主任在大會上指出,由于醫學知識缺乏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就醫傾向非常低,僅有10.92%的女性到醫院就診。患尿失禁而不就醫,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重度尿失禁患者還會因佩戴尿布不當,引起會陰部發生濕疹、皮炎,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甚至喪失勞動力,給精神上也帶來創傷。
    鍛煉:盆底肌鍛煉可改善尿失禁
    2010年4月13日,“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在廣州女子醫院正式開課,此次大會由廣州女子醫院主辦,來自國內的數十名婦科醫師參加了會議。廣州女子醫院住院部杜世華主任在大會上做了報告發言,杜主任在報告中稱,尿失禁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自己采取一些治療措施,如通過減肥來減輕盆腔的受力,或通過凱格爾運動來增強盆底肌肉的張力,大約三分之二的病人在連續八至十二周后癥狀能明顯改善。杜主任解釋說,“許多尿失禁是盆底肌肉松弛造成的,人長期舉啞鈴手臂會變得結實,盆底肌肉鍛煉也是這個道理。病人可每天自己鍛煉收縮陰道和肛門,收緊5秒鐘以后松開,重復進行,早晚各20次。”
    治療:藥物手術兩相宜
    如果尿失禁癥狀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患者還可以選擇藥物治療。杜主任在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上的報告中指出,目前用于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藥物主要有α-受體興奮劑和雌激素兩種,不過藥物大多有較強的副作用,必須慎用,由于尿失禁患者并發尿路感染率極高,雌激素替代療法和抗感染應同時進行,才可在短期內獲得滿意療效。
    而手術治療也是一個選擇。杜主任表示,以往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采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杜主任在大會上就現在國際流行采用的無張力“尿道懸吊術”、“膀胱頸懸吊術”兩項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最新手術進行了技術報告,杜主任解釋說,該項手術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吊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懸吊,分別將尿道懸吊到恥骨上和將尿道懸吊到腹直肌上。手術后,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這種吊帶稱為“柔性支架”。 這兩種微創的手術方法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但對有慢性上呼吸道感染,長期有咳嗽,及有便秘等腹壓增高疾病的患者,需要將原發病控制后再接受手術。“病人一般在手術后第二天可以拔除尿管出院回家,但一個月內最好別進行性生活。”
據了解,“2010年全國女性尿失禁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系廣州女子醫院在華南地區率先開展的尿失禁防治項目之一,旨在促進盆底學基礎研究的開展和臨床理念的普及,提高女性尿失禁研究的進步,以期為廣州地區數百萬的女性患者解決難言之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