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服務業亟待模式創新
“節能超市”概念引業界廣泛關注,還需進一步示范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工業、交通、建筑及生活四大領域“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部署,并要求下一階段各地區、各部門抓緊落實《方案》具體要求。據了解,各部委正在積極會商出臺各行業領域相關的節能優惠政策,同時就諸如節能審計、交通節油設施及LED照明工程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鼓勵推廣措施。
此前,節能服務業一直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和舉措的密集出臺,以及配套統計、監測、考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節能服務業也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據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測算,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預計將超過3萬億元。
盡管蛋糕誘人,但面臨的挑戰也同樣巨大。節能服務業應該如何創新模式,突破諸多現實的困境,已經成為業內共同探討的話題。
產業發展迅速未來潛力大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博士任澤平的調研,按照實際增加值能源消耗系數估算,到2015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和三次產業能源消耗量分別比2009年增加49.5%、27.7%、47.8%和56.4%。到2015年我國GDP和三次產業名義增加值能耗系數分別比2009年下降34.2%、32.32%、31.35%和36.86%。其中2015年名義增加值能耗系數分別比2010年下降28.7%、25%、24.97%和32.3%,能夠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規劃目標。
據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副部長李建偉博士認為,我國節能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統計顯示,2008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完成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92.7%;2009年我國共實施節能項目4000多個,總投資280億元,完成總產值580多億元;2010年節能服務行業總產值達到700億。“種種動作充分說明,我國節能減排事業正加速實施。節能項目的落地勢必需要節能服務行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遇到了非常好的一輪機遇。”李建偉對本報記者說。
今年上半年,節能服務產業政策密集出臺。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李清舉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我國在財政獎勵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對節能服務行業的支持力度很大。這兩年,對節能服務產業經歷了爆炸性增長,目前在節能服務產業有800多家節能服務公司,今年三、四月份第二批的備案已經有938家,現在正進行第三批備案。
李清舉表示,節能服務業實現了數量上的爆炸式增長,但產值較小,去年還沒有突破萬億。“預計今年將會有略微大幅的增長,但不會像節能公司的數量那么快。”
節能服務公司仍面臨困難
盡管“十一五”節能服務產業取得好成績,但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2010年底開展的全國節能服務公司年度普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節能服務公司對未來發展充滿“憂患”意識。有關專家指出,在產業政策層面、融資層面和市場層面等方面,節能服務公司都有需要克服的障礙。
在產業政策層面上,這些問題包括:財政獎勵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策與國家政策應保持一致,防止節能服務公司的不公平競爭,小規模節能服務公司得不到政策扶持,合同能源管理執行力不強等。
融資層面上的問題,一是“綠色信貸”仍處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無法滿足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需求;二是要成立相應的產業基金;三是要有針對項目提供反擔保的投資機構;四是要加大項目未來權益的交易、質押和保理業務的力度,研究預期權益獲得融資的方法。
市場層面上,則需要建立誠信體系,避開惡性競爭,成立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服務機構,加大用能單位對合同能源管理的認識。
中科富思信息技術總經理李峰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由于國內節能服務公司沒有形成規模,發展緩慢,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如果外國成熟的企業進入內地市場,將形成巨大沖擊。
“節能超市”被寄予厚望?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低碳研究中心崔宇博士的研究報告,美國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市場機制的勝利;而日本除了在其節能模式和選擇路徑獨具特色外,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政策的法制化和節能的普及化也是日本在能源結構調整中游刃有余的重要因素;同樣,德國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是政策支持的碩果——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的政府監督機構和靈活的市場激勵機制。
相較于我國而言,“節能服務產業沒做大的原因是缺乏好的模式。”李峰說。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給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節能領域的主要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共計130項,其中,2005年之后頒布的占了絕大多數。
而根據理想偉業節能減排研究院的研究,目前中國和國外的合同能源管理在節能服務公司的構成和收益、目標市場、盈利模式、服務籌資和融資都存在巨大差別。
“以美國為例,美國專業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僅占美國節能服務行業總收入的21%,份額最大的是生產廠商下屬的子公司,其具有的產品、資金和規模優勢是我國無法比擬的;且美國的合同能源管理目標多在市政項目、大專院校和醫院等公共機構,工業節能份額僅占6%;而中美兩國的盈利模式分別主要是節能兩保證和節能效益分享型;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項目不缺資金,和中國‘差錢’的尷尬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理想偉業有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因此不能照搬國外模式,需要在比較成熟、完善和規范的市場環境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理想偉業‘節能超市’的模式創新,希望能形成市場規模和企業樣板,做成行業領頭羊,對其他同行起到示范作用。”李峰覺得,這個“節能超市”還可進行能效評估、仲裁糾紛和形成聯盟以獲得銀行授信,解決企業的資金來源問題。
據介紹,“節能超市”是理想偉業在全國率先提出的全新經營模式,即通過整合國內節能服務產業的優質資源,包括上游的廠商和中游的服務商,結成廣泛合作聯盟,打造一個節能服務綜合平臺,為客戶提供節能產品、技術、項目、資金、人才、服務等。
按照理想偉業董事長朱彬彬的構想,“節能超市”模式為企業提供了與節能技術集中對接的平臺,為節能制造企業提供了銷售聚到,也為能耗企業提供合理的技術方案,打通節能產業上下游的環節。
“應盡快推廣‘節能超市’模式,加快形成以節能服務為核心的配套產業鏈。”李建偉認為,“節能超市”模式對我國節能服務業商業運作模式創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我國現有的“一對一”的節能服務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制約了行業發展,而“節能超市”模式則可提供流暢的渠道,并為節能制造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使節能項目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