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中國國際金融展現場,比特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天誠盛業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厚金,以下為采訪實錄:
記者: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看到是97年成立,有14年發展歷史,先介紹一下公司業務發展情況。
王厚金:北京天誠盛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一直致力于生物識別、數據安全領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我們在這個行業辛勤耕耘14年了,還有智能卡和智能卡讀卡器等產品是我們今年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按照中國傳統習慣五年一個階段,公司的發展歷史可以分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97年到2002年。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用幾個關健詞來概括:發現、探索、執著、用心、辛勤耕耘,這五年是持續研發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因為一個新的公司或者一項新的技術一定是要經過幾年前期研發才能有所成功。1998年的時候我們開始涉足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發,經過5年的努力,不斷把生物識別技術跟實際需求相結合,推行試點應用,再改進,直到2002年我們的技術基本成熟,研發成功了我們自主創新的統一的生物識別身份認證平臺SmartBIOS,并于同年承擔了國家信息產業部《指紋與人臉識別融合系統研發》科技攻關項目,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二階段是2003年到2007年,這5年可以同樣可以概括為幾個關鍵詞 : 持續反復技術交流、產品多輪測試、客戶系統環境試點、精耕細做、獨家中標、全國推廣。我們的平臺研發成功后,率先在遼寧省50萬自考考試中應用《考生指紋身份認證系統》,接著在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郵儲銀行開始上線應用,這是國內指紋識別技術在金融行業的第一次成功應用。2006年12月,作為第一個全國總行級大規模應用,《銀行柜員指紋身份認證系統》獨家中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并獲得全國推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推進了指紋識別技術在中國銀行業的應用進程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作為一項新的技術,有了這么大規模的應用,在中國對技術要求比較敏感,比較嚴格的金融行業,確實應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階段是2008年—現在,這個5年是公司連續作出重大的戰略決策,并連續成功的5年,也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 走出郵政、收獲、成長、快速發展、目標市場擴展、二次創業、行業領袖.從2008年開始,公司開始從郵政系統向其他銀行客戶或行業擴展,比如說農行、招商銀行、建行、交通銀行及眾多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這個階段也是公司收獲成長快速發展的五年。雖然我們自在郵儲銀行取得了出色業績,但是我們心態依然還是創業時的心態,公司整個高管層面達成共識,是二次創業。這五年公司在業界的發展有目共睹,包括我們參與了生物識別技術國家標準的討論和起草,是標準工作組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榮膺“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榮獲中國信息安全最具安全影響力企業獎等多項殊榮。
記者:相當多了?
王厚金:對。這樣一個階段這樣一些心態、行動,讓我們成就今天。
記者:生物識別技術能不能介紹一下?
王厚金:生物識別技術包括很多種,包括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其中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指紋識別技術,這項技術在中國、在整個世界都源遠流長,從遠古大家就知道手印。
記者:您說指紋是銀行內部人員應用,還是客戶應用?我們去銀行其實用不到指紋。
王厚金:是這樣,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應用肯定是先從一個點開始,然后逐漸擴大到一個面。指紋技術在銀行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作為銀行內部的一種管理手段,可以幫助銀行規避操作風險,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大家都知道銀行需要安全,怎么安全?就需要有技術和管理制度保障,很多案件都是內外勾結甚至聯合作案。
記者:這種技術更多是應用在銀行內部上?
王厚金:對!但是現在銀行的外部客戶也逐漸開始使用.我們在2008年的時候推出指紋銀行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是幾個部分:第一是在銀行柜臺實現轉賬查詢,替代密碼,密碼可能被人看到,網上銀行被一些木馬病毒截獲到,對儲戶造成一些損失,指紋可以很好地規避這些風險,包括柜臺客戶存取款、ATM機、轉賬機、查詢機,包括一些pos,到一些商場買東西購物,到酒店住宿、飯店吃飯,都可以用指紋實現支付,主要把指紋和帳戶信息進行一對一的綁定。應該來說這項技術推廣需要國家層面政策支持、銀行對這項技術的肯定,以及廣大民眾接受度,這幾個層面原因要相互作用,才能促成這項技術的普遍應用。最終我們會發現,其實指紋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記者:虹膜區別指紋優勢在哪?
王厚金:虹膜是位于眼角膜之后,晶狀體之前,鞏膜和瞳孔之間的環形可視薄膜,包含紋理、血管和斑點等多個細微特征,具有普遍性、唯一性、穩定性、可靠性、非侵犯性、可采集性等特點,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廣闊應用前景。利用虹膜技術解決密碼口令問題,實現銀行對客戶身份的確認,有效驗證人和卡的一致性,避免了欺騙和其他一些不安全的問題。跟指紋識別技術相比,具有更穩定、非接觸性這樣一些特點,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分析結果來說:虹膜識別是“最精確的”、“處理速度最快的” 及“最難偽造的”。
記者:指紋局限性還真挺大,我覺得指紋是變的,今天的指紋跟明天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指紋會有變化。這種情況怎么解決?
王厚金:指紋具有唯一性和終身不變性是一定的,但是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你的手洗衣服、洗澡時間比較長,發現手的某些地方有一些變化,有一些褶皺,包括手指的潮濕干燥、油漬污漬等都會對于識別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就難以確認。
記者:十年前還有指紋打卡機我就不行的,就不識別我的指紋。
王厚金:有的人指紋非常薄,非常淺,甚至沒有紋路,在四川一個客戶那里,我曾經看到一個人根本就沒有指紋,沒有紋路,沒有指紋就沒有辦法。這項技術本身是采集指紋,沒有指紋就沒有辦法采集。所以,這項技術對這些人群有一些局限性,這里面我們統稱為“困難指紋”。
記者:虹膜技術不存在這種問題?
王厚金:嗯,比如說盲人的眼部虹膜組織如果沒有受到損害就不會影響。
記者:給我的感覺,虹膜有點像指紋技術但是也有區別。
王厚金:對,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虹膜替代密碼實現確認,對銀行管理客戶提供了一種安全交易身份認證的模式。這種虹膜識別技術在銀行中的應用包括用虹膜技術解決信貸管理中的問題,是不是冒充別人貸款,是不是冒貸冒領,包括對銀行金庫管理,確保進入金庫的是有合規的人。其實虹膜技術跟指紋技術是一樣的,只不過虹膜更精確、識別率更高、速度更快。目前指紋技術被開發利用比較廣泛,成本不斷下降也加速了它的普及,虹膜是更高端、更精確識別技術,現在這個技術還是在成長階段,大家都知道比指紋要好,但是成本可能要高幾十倍。
記者:我們有虹膜技術的產品推廣了嗎?
王厚金:大家可以到金融展我們的展位去看一下,我們在12號館1208展位,我們帶來了虹膜儀,并且有現場演示;至于目前的客戶應用,還處于一個逐步推廣階段,只是在安全要求級別較高的地方有應用,譬如一些保密的檔案室等,當然現在還不是大規模的。但是在今年的6月份,銀監會曾經專門開過一個會議,強調了用虹膜識別技術來解決信貸管理中的問題,保證銀行的資產安全。
記者:我們公司有指紋還有虹膜,還有人臉識別這方面技術。在這一塊,我們在研發一塊有哪些新的,積累也好創新也好給我們介紹一下?
王厚金:指紋、虹膜和人臉識別都是我們公司自有的技術,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我們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具有指紋、虹膜和人臉識別技術的企業,我們把這些技術實現跟客戶進行對接,不是偶然和突然的,經過14年的積累和發展,公司目前擁有北京、沈陽、濟南三個研發中心,十幾年公司一直持續不斷地推進研發和持續技術改進,以及創新一些新的產品和技術,為公司多項技術在金融行業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擁有行業內最長的產品線,還有智能卡、KEY技術等,生物識別技術等,這里面很多技術都得到了規?;膽谩F┤缭谟扇蜃畲罂茖W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和葡萄牙知名的貝拉地區大學等機構共同發起和組織的國際虹膜識別算法公開競賽(NICE.Ⅱ)中我們獲得全球第二名。我們公司研發人員占總人數的60%。本身是技術起家的公司,也是要引領技術創新的公司。
記者:USBKEY產品品已經到了大規模應用階段,給我們介紹這款產品的情況?
王厚金:大家都知道現在網絡上各種病毒層出不窮,如何保證網絡交易中的安全問題呢?USBKEY主要是解決網上交易的安全問題,包括一代USBKEY,二代USBKEY,還有高端的指紋USBKEY,二代USBKEY有一個OK鍵和液晶顯示,讓你核對賬戶信息和金額并且進行確認,防止木馬病毒劫持攻擊,指紋USBkey主要是用指紋來代替PIN碼輸入,確保KEY和個人身份信息的一致性,這三個產品我們都有。目前在中國郵政銀行、河北農信、民生銀行都有一些試點或者推廣,這項技術主要是解決網上交易數據安全問題,保障網絡銀行交易的安全。
記者:這項技術我們已經做了14了,給我們介紹一下客戶方面的一些情況,涉及到我們對客戶提供那些服務,還有解決方案,給我們介紹一下。
王厚金:截至目前,天誠盛業已經為金融行業服務14年,指紋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長達8年,已經為全國80多家總行及省級分行,10多家省級農信社和50多家城商行及數家外資銀行服務,與9萬多家銀行營業網點合作,超過50萬臺設備良性運轉。有近10億人次使用我公司指紋核心技術;在教育領域,每年以200萬人次指紋驗證遞增;在金融行業,每天以100萬人次指紋驗證遞增。包括目前的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中國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及眾多的農信社、城商行都是我們的客戶。
目前我們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有很多,包括銀行內部指紋身份認證解決方案,銀行外部客戶指紋身份認證解決方案,虹膜銀行整體解決方案,指紋銀行整體解決方案,銀行人臉識別解決方案銀行金庫指紋管理系統、指紋押運系統等,讓我們客戶有更多選擇,我們這些技術能為銀行提供更多服務。
記者:一直以來,我們說到企業文化這一塊,你們是以技術為根本,詳細給我們說一下,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是怎么樣的?
王厚金:大家都知道一流企業經營標準、企業文化,這些對于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譬如企業具有團隊協作,求實創新;分工不分家;一切為了用戶,與用戶共興盛的文化;目標高遠,腳踏實地等文化都是公司一直倡導的,很多公司的管理一般如金字塔一樣,底座是寬的,越往上越窄,而我們是一個倒金字塔,我們公司最高層董事長、或者總經理為各個部門總監服務,各個部門總監為部門經理服務,部門經理為員工提供服務,員工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樣就能很好地把公司所倡導的一些服務理念傳遞到客戶那里去,讓客戶切身感受到我們公司的服務,讓客戶體驗到探索者服務,就在身邊。還有我們公司有很多部門,任何部門收到一條服務信息、項目信息,很會很準確、快速地傳遞到相關人員里去,并且會獲得很好的落實。
記者:基本上了解了一些公司情況,還有市場解決方案,您怎么看待這次金融展跟一些新前沿技術,產品也好怎么看待貴公司在其中的位置?
王厚金:金融展是一個非常大的平臺,我們公司連續6年參加該展會,從剛開始展臺面積只有10幾個平米,到30多平米,到100多平米,是一步一步伴隨金融展而發展的。金融展這個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跟客戶直接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網絡電郵不能很好地替代傳統的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交流會更誠懇,這樣讓我們的銷售人員很好地獲取客戶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技術跟客戶的問題有很好的契合點,很好地傳遞我們公司的產品和技術,以及我們的價值觀,讓客戶感覺到這家公司服務很好、很專業,同時也能真正為客戶量身定做各種解決方案。
本屆金融展,很多廠家推出了最新的一些創新成果和新技術,讓我們感受到了企業創新的濃烈氛圍,譬如我們推出的“虹膜銀行——最安全的銀行”,還有銀行VIP客戶精準的服務定位等新技術,極大地吸引了客戶;應該來說,金融展是一場企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群芳爭艷的饕餮盛宴。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傳統的現場展會的生命力究竟還有多久,很多人曾經有過疑問,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互聯網上是有很多的信息,但是畢竟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地這種展示和參觀交流更直觀和更確切,只要金融展不斷創新,不斷吸收各個參展廠家的建議,我們相信:金融展的明天肯定會更好,我們也祝福金融展越辦越好。
原文出自【比特網】,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do.chinabyte.com/476/1215597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