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海關“智囊團”服務新興產業
無錫,原本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二線城市,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大力培育和發展傳感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華麗轉身。
當前,無錫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技術和產值居世界首位,集成電路以及環保裝備制造技術和產值居全國第一,物聯網研發應用領跑全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合同執行金額、原創動漫作品量均居全國城市第二位。無錫海關主動順應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創新管理,貼近服務,擔當“智囊團”,全程跟蹤、指導和服務新興產業的重點企業。
“雙重點”系列活動——溝通零距離
年初,無錫海關推出服務企業新招,啟動“重點項目重點推進、重點企業重點服務”系列活動,選定無錫市4個重點項目建設和轄區內26家大型企業。海關與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實行關領導重點聯系制度、海關聯絡員制度和企業聯系人制度,暢通互動渠道,加強聯系配合,開展調查研究,解決疑難問題,強化行風監督,并承諾對話溝通“零距離”、政策學習“零成本”、守法通關“零障礙”、通關服務“零抱怨”、緊急通關協調“零環節”。
提到“五個零”服務,博世汽車柴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總監唐漢寧頗有感觸,“在公司研發技改之前,無錫海關主動上門服務,與我們建立聯絡協調機制,宣傳海關政策,指導企業通關,現在我們公司的柴油技術研發中心已經建成,企業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非常順暢!”
海關特殊監管區——服務全方位
2010年,無錫集成電路技術和制造躍居中國(大陸)城市首位,全市集成電路出口達到了31.0億美元,其龍頭企業海力士半導體、海太半導體實現技術和規模的全球領先。
為服務和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適應高新企業“全球接單、全球采購、中國制造、全球交貨、零庫存生產、快進快出”的生產模式,無錫海關以企業快速通關需求為重,不斷優化海關監管與服務,實行兩班制和雙休日、節假日預約加班,卡口現場24小時監管和驗放,做到嚴密監管和高效運作有機結合。
中心制建設——通關高效率
無錫海關是江蘇省內首家內陸型海關,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今年以來,無錫海關開展“中心制”海關建設,整合優化監管設施、監管機構、監管人力資源、業務運行機制和作業流程,在外資企業集中的無錫新區建設“監管通關中心”,在離無錫市區較為偏遠、業務量相對集中的宜興建立“區域管理中心”,逐步搭建起與本地口岸運行模式相適應的海關監管平臺。
個性化服務——量體裁衣促發展
無錫海關對新興產業的重點企業實行“跟蹤服務”。
無錫高佳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太陽能電池用硅片,其增資擴產是無錫光伏產業的1號工程,從去年起陸續進口了大批設備。無錫海關與企業開展“關企互動”,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和通關需求,安排海關通關專家為其提供歸類預審核服務,設立綠色通道,給與“優先接單”,有效加快通關速度。
無錫生物醫藥工程的龍頭企業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原先生產的藥品主要銷往國內,從去年開始進軍國際市場,開展來料加工,公司的供應鏈經理郝群說。
海關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實現了“關企共贏”,高佳太陽能的產能擴充了3倍以上,年產量達到了2000兆瓦,今年1~8月進出口貨值1.2億美元,同比增長60%;阿斯利康今年以來實現進出口貨值10.1億美元,同比增長381.9%,一躍成為無錫進出口前十名企業。
利用物聯技術——打造“感知海關”
無錫作為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有著良好的研發基礎和應用環境。一方面,無錫海關與物聯網企業建立專管員制度,一對一,門到門,提供個性化、專業化通關服務和政策指導,幫助物聯網企業用足用好海關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無錫海關利用無錫物聯網發展的區位優勢,積極思考海關工作與物聯網發展的切入點和契合點,成立專題課題組,探索物聯網技術在口岸物流監控和設備后續監管上的運用,打造“感知物流”、“感知海關”。目前,無錫海關已選擇了兩家試點企業,對需要監管的設備及資產安裝防拆電子標簽,通過物聯技術,將自動采集的信息反饋到海關監管平臺,一旦監管設備擅自離開海關監管區域就發出報警信號,實現海關監管的實時監測和越界報警。
無錫海關一系列服務舉措,為區域經濟轉型創造有利條件,提供良好環境,有力促進和推動了無錫地區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興產業成為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提速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