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模式完善移動支付產業鏈
移動支付和物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它將促進我國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模式的轉變,對促進社會進步與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它也是IT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個新增長點,推動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在更高的層面、更廣的領域向縱深發展。
銀行卡芯片化要立足國內產業
金卡工程始終在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18年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從電子貨幣銀行卡應用起步。銀行卡到現在已發行了24.2億張。第二步是抓智能卡應用。我國的7個行業大卡全部用的是智能IC卡,總計發行80多億張,發行最多的是電信智能卡,主要是手機用的IC芯片卡,近40億張;其次是公安系統采用非接觸式IC卡換發的二代身份證,至今發行了12億張,全部采用的是我們國內廠商研發的產品,包括核心芯片、芯片操作系統COS、各類讀寫器、應用軟件和系統等。廣電行業是唯一一個沒有發行大卡的行業,但去年國家廣電總局也立了項。第三步是抓一卡多用。
怎么能實現24億張銀行(磁條)卡跟80億張的行業(地方)智能卡的對接?實現跨行業的應用?這就要求銀行卡加快芯片化的進程。金卡工程“一卡多用”的切入點所以選擇了移動支付,就是為了能實現24億張的磁條銀行卡和80億張智能卡的對接及聯網通用,更加方便百姓。據銀行有關報道,銀行卡芯片化進程已經明顯加快,各商業銀行要在2~3年完成,全部實現芯片化。
再說一點個人建議,因為目前銀行卡正在抓芯片化,很多讀寫機具和專用外設需要改造,產業部門為此應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我希望在制定改造方案時不僅要加上IC卡的功能,還要同時考慮并兼顧RFID的13.56MHz和2.4GHz雙頻應用的需要,我建議最好考慮同時上,因為兩者一同考慮不為過,避免今后二次改造,而且也不多花錢。今后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追求整體效益最大化。另外關于產品標準準入方面要防止專利陷井。
銀行卡芯片化進程也一定要在立足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的基礎上,考慮國家安全與金融安全,以及信息產業和持卡人的利益,這是國家最高利益之所在。國家金卡工程建設始終扎根在中國的國土,立足于國內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這是各行業集體的合力。無論是信息技術應用,還是國家的信息化建設,都必須立足于國內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上,要以國內配套為主。懇請所有的商業銀行,一定要用國內的安全芯片。各大用戶部門永遠離不開國內信息產業界的支持,因為我們同根同族、魚水相依,這才是最牢靠的基礎,也是確保用戶利益的舉措。
移動支付標準應統一不唯一
在推動移動支付過程中,應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說標準必須先行、核心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必須先行;必須為應用部門保證產品供給和技術支持。2009年國家金卡工程移動支付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它橫跨23個部門行業和40多個試點城市。從2009年成立到現在已工作了3年時間,標準化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推進,也拿出了相關標準的一些初稿,完成了5個部分的征求意見稿,第一部分是射頻接口和天線,第二部分是傳輸協議和工作模式切換,第三部分是終端設備,第四部分是應用管理與安全,第五部分是測試方法。在此基礎上相信相關政府部門會支持和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順利出臺。
什么是標準?既要有我國自主的標準,又要實現和全球的互聯互通,所以“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是我們不變的標準戰略。在制定標準的時候,我們說標準必須要統一,但并不意味著移動支付標準是唯一的。在制定移動支付標準時,我們既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重視用戶與市場的選擇,又要盡量統一,特別是應用標準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選擇。不管它是開環的應用、還是閉環的應用,都會有需求,閉環的應用市場也不一定小。
中國市場這么大,應用的需求千變萬幻。移動支付從字面上來看,既離不開移動,也離不開支付,銀行和通信運營商缺一不可,但應用的領域卻是包羅萬象的,所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采用的技術方案就不可能完全一樣。有的可能是用13.56MHz比較合適,不需要用有源的標簽,而有的就必須得用有源標簽,比如說交通運輸部要求用5.8GHz的,現在我們希望說服他們采用2.4GHz,因為2.4GHz方面,大唐和國民技術公司都做了大量工作,也有自主知識產權。
根據對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的分析,創新的移動支付應用琳瑯滿目,涉及方方面面,產業界競爭是必不可少的,支付業務從線上到線下,傳統產業鏈面臨著新的挑戰。移動支付的方案也多種多樣,有基于13.56MHz非接觸技術的雙界面卡方案,包括NFC的方案及銀聯的SD卡方案,有自主研發的2.4GHz的RF-SIM的方案,還有基于QSIM手機錢包方案,既支持13.56MHz,符合金融PBOC2.0標準及受理環境,該芯片自主產權,手機只需要更換SIM卡,更換成本很低,對企業和用戶來講沒有任何負擔,對所有的手機都沒有限制。
從目前看,三大運營商和銀聯手機支付方案各不相同,但如果說銀聯和每個運營商都各有一套方案的話,國內信息產業標準化和產業化就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希望還是要盡量統一。另外,13.56MHz的發展大家認為是個重點,但它不會成為唯一。因為商務、支付和物流3大環節的不同組合將形成錯綜復雜的格局。
采用新模式實現大聯合
移動支付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去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超過了1.09億,比2009年的7020萬增加了54.5%,去年移動支付的用戶在全球移動用戶總量中占比達到2.1%,而在中國發展就更快。據統計,我國現有9.5億的手機用戶,還有5.5億的互聯網用戶,其中八成以上的手機消費者希望把公交卡、銀行卡功能都集成到手機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50%以上的手機集成了錢包的功能,用戶使用將非常方便。所以我們首先選擇手機和RFID作為基礎開展移動支付,這能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基于手機的移動支付來源就是出于這些考慮的。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初步架構已經形成,用戶數和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今后的移動支付市場可能會三足鼎立,即分別以銀行金融、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為主體。發展移動支付首先需要價值鏈各方共同努力,開放資源、合作共贏。推動移動支付離不開金融系統的商業銀行和銀聯,離不開三大通信運營商,也離不開我們IT產業界的企事業單位提供的技術和產品支撐,還離不開各行各業的應用,所以大家要齊心協力、聯合共推。大家都要從國家、全局的利益出發,發揮自身優勢,求同存異,盡快制定好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再把部門和地方的利益協調好,既要有可操作的商業模式,又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大家都能接受。
要認真分析國內外移動支付的應用需求和商業模式,堅持自主創新,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標準。鑒于國外大公司已申請了很多專利,國內企業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建議采用聯合攻關的工作模式,整合國內已有技術成果,由政府出政策資助,以加快制定我國自主的移動支付和物聯網相關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支付標準和專利等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知識產權和專利這是國家信息安全利益所在,現有移動支付方案各有利弊,應該認真地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拿出對策,同時,希望相關政府部門給予更多指導和務實支持。
在公共平臺的建設上,還要提倡“大金卡”的概念,即所有參與國家金卡工程建設的20多個部門、行業,還有各地方,必須整合資源,跨行業、跨地區聯合共建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創建新的現代信息服務業,避免重復建設。(本文根據“2011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