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B:產業協同效應開始顯現
NGB成為當前三網融合領域熱門的名詞,這不僅是有線電視網絡整合、數字化和雙向網絡改造的內在要求,也是通信設備廠商尋求盈利增長點的需要。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目前ITPV用戶已經達到了1350萬,廣電的數字電視業務面臨電信領域的沖擊越來越大。
“NGB建設必然會加劇廣電與電信行業的競爭,這是提升廣電行業適應新技術、新應用發展的需要。”諾達咨詢分析師古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廣電來說,如何挖掘尚未被撬動的市場、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化解電信領域業務沖擊成為2012年最大的工作重點。
廣電的機遇與挑戰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被認為是NGB建設以來真實情況的集中概括。
“兩會”以后,寬帶戰略將迎來新的發展態勢。視聯動力CEO楊永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NGB建設將成為國家寬帶網絡基礎實施的重要部分,對支持國家信息化建設,支撐廣電行業推進三網融合快速推進,為廣大電視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業務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尤為重要的是,新型信息化建設賦予了NGB更多使命。“應該說NGB的機遇大于挑戰,從信息化的角度來看,NGB提升了國家寬帶基礎實施能力,豐富了業務形態,推動了業務融合,促進了基于廣電生態系統業務創新和信息化服務能力。”古靖認為。
實際上,NGB建設利好早已經傳遞至產業鏈。在已公布的NGB戰略規劃中,廣電網將圍繞網絡、業務、終端、用戶、運營和安全等6個方面改進現狀。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廣電建設NGB的長期規劃中,每一步改進都是商機。“傳統的電信市場增長乏力,NGB對通信設備廠商而言,顯然是一次擴大盈利的良好機會。”中廣互聯分析師熊飛對記者表示,“這也將成為NGB快速發展的動力”。
不過,不同的利益主體同分一塊蛋糕,結果可想而知,“NGB太虛”的聲音也此起彼伏。“從試點城市來看,NGB發展不盡如人意,這不僅有資金的因素,還涉及體制機制問題。”熊飛告訴記者。據報道,廣電地方運營商對于NGB建設則一直處于觀望狀態,一方面NGB網絡建設需要資金,目前廣電網絡都在整合,各地運營商都希望等待網絡整合后再投資;另一方面,目前NGB的技術標準還未統一,國內外廠商都有自己的技術方案,各種方案讓廣電運營商無所適從。
在熊飛看來,如果無法整合現有網絡實現互聯互通,NGB的建設不僅達不到目標,并且巨額投資有可能找不到支撐業務將“打水漂”。“NGB的發展壓力仍然比較大。”熊飛表示。
業務層面潛力待挖掘
一旦NGB在業務層面形成市場化合作,將會真正挖掘三網融合的市場潛力。
與電信和廣電在試點城市激烈博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關產業鏈卻在緊密結合,率先實現了“三網融合”。“這是必然的趨勢,也代表了三網融合產業的發展方向。”熊飛認為。傳統電信設備商利用在電信領域的經驗、技術和產品,創新性地為NGB提供了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和產品,而國內外的通信設備商們也看中了NGB在未來的發展態勢,紛紛發布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方案。
公開的資料顯示,華為針對廣電網絡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已在上海NGB示范網建設中投入使用,并且“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中興通訊全面參加了NGB工作組的各項工作,參與了各種標準的制定,在IPTV、直播星、基于有線網絡的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發揮自主創新的先鋒作用,推動產業發展。思科也向業界展示了一系列滿足多種業務需要、推動增值業務發展及助力實現“三網融合”的創新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構成其一站式服務平臺……
融合網的數據顯示,如果三網融合在業務層面市場化、常態化后,僅中國有線行業所帶來的市場空間就高達1200億~3000億元左右,而這個市場空間包括雙向網改、高清交互機頂盒、CA卡、BOSS系統等。具體說,如果全面啟動三網融合,雙向網改市場空間有1500億元,CA卡市場有200億元,BOSS系統有80億元的市場,這并不包括所拉動的諸如電信、文化、內容、娛樂等相關產業鏈。
顯然,廣電與電信當事雙方糾結著各自利益互打口水仗,但相關產業鏈卻越挫越勇,通過各種方式、渠道進行合作。兩條產業鏈上的廠商在市場、技術和營銷方面結盟,將會放大三網融合產業鏈的協同效應。
一旦NGB在業務層面形成市場化合作,將會真正挖掘三網融合的市場潛力。
背后的博弈
在通往三網融合的道路上,廣電與電信不是誰取代誰,而是殊途同歸。
對新型業務的監管與爭奪,成為廣電和電信競爭的主戰場。當前廣電領域受制于市場化機制不足、業務模式單一、運營支撐系統不夠完善、客戶服務能力不夠強等因素,在業務創新方面還略顯不足。對此,古靖建議:“廣電運營商需要以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不斷創新的運作模式,構建價值鏈各方合理的分配模式,吸引產業鏈的內容服務商、應用服務提供商的加入。”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長遠來看,三網融合的趨勢一定是朝著終端的多元化、應用的豐富化方向發展,因此大可不必過多糾結在局部業務的爭奪上。從某種程度上看,誰掌握了用戶,誰掌握了用戶數據和用戶行為,誰就會成為未來三網融合以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主導者。“在通往三網融合的道路上,廣電與電信不是誰取代誰,而是殊途同歸。”熊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