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 月底到珠江新城追“綠波”
  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就是開著車在廣州的馬路上行駛,一路綠燈,通行無阻。別以為在廣州,這樣的夢想很荒謬,記者日前了解到,在珠江新城區域內的臨江大道、花城大道、馬場路、華穗路、金穗路等主干道,正準備使用“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技術”——一種通過調整黃綠燈節奏來減少停車時間的技術來引導交通,這一系統將在本月底前投入使用。 
  “綠波”之后車輛將提速20% 
  昨日下午3時許,記者驅車前往珠江新城,記者從黃埔大道轉入馬場路再轉入金穗路,在這個過程中,記者遇到了2次紅燈,總共等待時間約三四分鐘。而在金穗路,記者同樣也遭遇了2次紅燈,總共等待時間約4分鐘。 
  此時并非交通最繁忙時段,記者的平均車速約為三四十公里/小時,而臨江大道的車輛相對比較少,部分路段可以開到50公里/小時,但需要經常停車等待綠燈。假如是上下班的交通繁忙時段,那么預計在整個珠江新城區域車速不會超過30公里/小時。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天河區在珠江新城區域內的臨江大道、花城大道、馬場路、華穗路、金穗路等主干道使用一種“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技術”,該技術將協調控制一條主干道上若干個連續交叉口信號燈之間的“時間差”,讓綠燈的出現一個接一個,就像波浪一樣,簡稱“綠波控制”。據介紹,如果道路上實行“綠波控制”,那么大部分車輛一路走來,都將會遇到綠燈,行車速度將明顯增快。據該項目運營方介紹,實施“綠波控制”的路段平均停車次數將下降,路面行駛時間也將平均減少,路口車輛排隊平均長度也將縮短,“單程行駛速度平均提高20%”。 
  項目的運營方還表示,項目將在本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4月初,市民駕車通過珠江新城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綠波控制”帶來的好處。 
  車主擔心運氣背趕上“紅波” 
  有車主擔心自己會有運氣很背的時候,“綠波”沒趕上,全部遇上“紅波”。 
  昨日,該項目的運營方告訴記者,總的來說,車輛肯定會大面積提速,但不排除有極少數車輛遇上這種情況,“我們會根據路面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綠燈之間的時間差,讓掉隊的車輛盡量趕上,至少能減少部分車輛的等待時間。”據解釋,根據路面的實際情況的意思,就是看有些路段比較長,有些比較短,可以加長短路段的綠燈時間,讓后來跟不上綠波的車跟上。 
  另外,車主林先生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表示:“不知道這個速度的提高對于車主來說能否真正體會得到,如果有時候就快那么一兩分鐘,感覺是不明顯的?!彼€擔心會有些車主為了跟上“綠波”而強闖黃燈,“這可能會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啊”。 
  鄭先生的問題是:“綠波”出現的時間是固定的還是機動的呢?他想知道相隔多久有一波?“車主好控制時間啊”。 
  對此,運營方表示,在系統啟用之前,車主疑問多多是正常的,不過很多情況和問題要在系統啟用之后才能得到驗證,有些車主的問題可能自然就得到解答了。  
  “區域控制”動作范圍更大 
  這套技術叫做區域協調控制技術,它結合綠波技術,同時對周邊路面進行調控,通過疏導方式來舒緩交通擁堵狀況,可使平均車速提高20%以上。天河路、天河北路、體育東、體育西、天河東等路段有可能實施這種區域協調控制技術。目前,天河黃金商業大道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狀況,已經不可以用“擁堵”二字來形容了,可以說時時處于“水泄不通”的狀態。參加過天河區相關部門召開的“智慧交通”工作會議的華南理工大學土建與交通學院徐建閩教授形容得比較專業,他說,珠江新城的交通是“近飽和”,因此用“綠波控制”能有效提高車速;而天河路商圈的交通比較嚴重,已經是“過飽和”了,得用到區域協調控制技術。 
  “誘虎離山”才能有效疏導 
  淺顯地說,區域協調控制技術控制協調的范圍會更大,比單純的“綠波控制”復雜,主要可以通過交通指示燈,控制其他地方前往天河路的車流量,比如從廣園路口往天河路方向進行信號燈調控,增加前往天河路方向道路的紅燈時間,將車輛誘導到其他道路上。此外,可以同時在天河路商圈周邊道路上搞“綠波”,增加車速。多管齊下,天河路的交通壓力就有可能緩解。 
  不過,至于何時在天河商圈主干道引入區域協調控制技術,還將視珠江新城“綠波控制”的效果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