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哪些行業最容易被顛覆?

現在可以從很多人口中聽到“信息消費”這個詞。
7月12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就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要促進信息消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則將此解讀為中國第一次出臺有關信息消費的政策。8月14日,中國政府進一步發布《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資本市場立刻嗅到了什么。宏源證券恰好也選在這一天發布易歡歡等分析師合作撰寫的《大數據時代的跨界與顛覆:舊制度與大革命》。
在宏源證券副所長易歡歡看來,“信息消費”成為內需拉動的新引擎,大數據將發揮野蠻人的角色:顛覆傳統產業提升運營效率和結構效率,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經濟轉型。
半年來,“信息消費”出現了哪些苗頭?
易歡歡從年初的股價走勢中看到了什么苗頭?他認為,信息板塊估值步步高升,信息消費將支撐長期看點。
二月份,新聞報道軍方遭黑客工具,信息安全受重視,信息安全相關標的出現一波上漲。
四月份,北斗板塊關注度提升,相關標的出現一波上升浪潮。
四月底到五月初,一季報超預期,公司強勢上漲。
五月中,海外市場大數據受到強烈追捧,國內對應標的開始持續高漲,帶動了行業整體估值的上升。
六月份開始,“棱鏡門”事件開始發酵,相關標的隨著各路媒體對“棱鏡門”事件的不斷解讀以及泄露材料的不斷增加領漲行業板塊,并且受益標的從大數據處理、信息安全到基礎軟硬件生產全方位上漲。
在這段時間內,互聯網金融相關標的股價步入長期上升通道,國家及各地從政策角度不斷加大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重視。馬云作為銀行業門口野蠻人的代表,給銀行業帶來巨大壓力,以余額寶、現金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大賺眼球。
期間,阿里收購高德帶來投資者對于高德、四維等圖商投資價值的重新評估;阿里在線旅游布局帶來對應標的的價值重估;淘寶同學上線,帶動了互聯網教育概念標的的暴漲。
為什么提“信息消費”,非得強調一下大數據?
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設備等電子產品在不斷加速滲透。在此基礎上產生越來越多的基于云服務的軟件應用。在軟件應用背后也聚集了大量的數字內容。數字內容最終又需要通過電子產品來展現。
三大產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協同互動關系,吸引了大量的消費用戶,并沉淀了大量的數據資產,基于數據資產未來又將衍生出多種新型商業模式。
互聯網從媒體、零售和內容開始,逐步向金融、醫療、教育、電視、建筑等行業滲入,融合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與大數據本質上對傳統產業的價值是核心要素的分配,是生產關系的重構,提升運營效率和結構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所有傳統產業都將面臨兩層競爭:第一層是傳統產業機構與跨界者之間的競爭,大量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跨界者紛紛侵占傳統產業的領域。
第二層是傳統產業內部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全國性企業與區域性企業之間的競爭,互聯網和大數據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和物理區域壁壘,使得所有企業都將站在同一層面競爭,加劇了競爭激烈程度,加速企業的優勝劣汰。
在兩層競爭的推動下,傳統產業最終將形成大平臺+眾多小而美的產業格局。
在這個過程中,會衍生出兩大新的投資的機遇:一是互聯網傳統產業化,大量互聯網企業將基于大量的用戶和數據資產進行跨界變現;二是傳統產業互聯網化,面對新進入者的沖擊,傳統產業中的企業將會積極進行自我變革,加大IT投入,進而帶動相關IT服務企業的增長。
大數據時代選擇是否能夠被顛覆的行業有兩個主要標準,第一是行業所在市場空間的大小,這決定了顛覆者進入的主觀動力;第二是行業存在顛覆機遇的大小,這將是顛覆者進入后將遇到的客觀條件。
越是數據可數字化程度高、資源復雜程度高和信息不對稱程度高的行業越有較大概率被大數據技術顛覆。易歡歡分析稱,金融、電信和政府三個市場領域被大數據技術顛覆的可能性最大。
野蠻人的出現,給這個時代帶來哪些啟示?
第一,大數據時代需重新審視產業和企業的投資價值、護城河與核心競爭力。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之后的新要素,構成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憑借大數據和跨界顛覆打破了傳統的產業邊界和護城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開始重構,產業和企業的投資價值判斷都要進行重新審視和定義。
金融業的政策牌照、零售業的門店網絡原本都是非常強大的護城河和競爭力,但如今都無一避免的面臨互聯網和大數據企業的沖擊和威脅。
第二,數據和用戶是未來巨頭爭奪的焦點。
谷歌、蘋果、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爭奪的焦點是用戶和數據。數據資產是企業未來搶占制高點的關鍵,而數據資產價值的大小則在于企業數據規模、活性以及解釋運用的能力。
以阿里巴巴為例,阿里涉足金融業和物流業的主要驅動力在于完善生態體系,通過增值服務內容的豐富和優化以吸引用戶、提高用戶黏性。同時,也正是因為阿里巴巴沉淀了大量的數據資產,才能推出阿里金融業務。
第三,免費經濟+流量變現是巨頭跨界的基礎。
跨界者之所以能夠快速侵占傳統產業領土的重要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跨界者往往通過創新性的手段推出新產品,或者免費、低價,或者方便快捷,如京東商城的產品價格更低廉、阿里金融的產品服務更高效;二是跨界者的核心在于掌握大量的數據資產和用戶基礎,流量變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因而保證了跨界者可以在跨界時以更低的價格對抗。
第四,生態體系之爭是未來競爭的重要形態。
在大數據時代,產業邊界模糊化。蘋果、谷歌、阿里都不斷擴張業務,并試圖通過搭建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態體系,來最大化資源的吞吐能力。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單純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競爭,由于巨頭業務覆蓋的廣泛性,巨頭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如蘋果所領導的iOS系和谷歌所領導的android系之間是很直接的競爭關系,但谷歌2012年6月推出 iOS 版 Chrome,由此可見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合作關系,阿里巴巴與銀行的關系也是充滿了博弈,支付寶與銀行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系,而阿里金融與銀行之間更多的是競爭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