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免費,最大不確定性是監管

周鴻祎今天宣布,360智能攝像頭將免費,前期會送出100萬個攝像頭,朋友圈不少人都驚呼,太猛了!很大程度嫁接了互聯網模式的智能硬件,終于開始玩起了真正的免費。過去一年多,有智鍵、智能路由器、隨身WIFI之類的“零利潤”產品出現,但好歹還是有收費的,360路由器曾經賣到99元遠低于成本價,數量卻非常有限,現在一下100萬臺攝像頭免費,意味著智能硬件真正進入免費時代。
360為什么這么做?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周鴻祎一直是免費模式的鼓吹者和實踐者。
360安全能夠做起來正是憑借著免費模式,周鴻祎本人在各種場合都在為免費步道,是闡述互聯網免費模式精髓的《免費》一書的讀者。360做智能路由器等硬件、接手大神手機都想借鑒互聯網免費模式,先獲取用戶再通過后向服務盈利,比如廣告、應用分發等等。小米在某種程度上嘗試“互聯網免費”模式并因此取得成功,360更加激進。
《長尾理論》、《創客》和《免費》,Christ Anderson的互聯網模式三部曲
2.100萬臺的數量上限,意味著360投入的成本是可控的。
360小水滴原定價149元,與小米智能攝像頭同價。假設兩家都是零利潤定價,那么100萬臺免費的成本大約是14900萬元,即1.49億!市值近百億美元的360拿得出來這些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奇虎360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為16.5億美元,現在1億多營銷預算應該還不算太大壓力。
3.智能攝像頭有成熟的后向商業模式。
智能攝像頭與路由器等智能硬件相比,更容易實現“羊毛出在羊身上”,因為智能攝像頭老大Dropcam就是硬件收費,同時還收取會員費,付費會員可以把監控視頻永久存儲,否則只能保管7天。存儲容量更大、存儲時間更長等增值功能,用戶都有較強的付費意愿,Dropcam公布的數據顯示,39%的購買攝像頭的用戶會付費購買云存儲服務。這家公司在2014年作價5.5億美元賣給了Google。
4.智能攝像頭同質化嚴重太難突破。
Dropcam火了之后,正值中國互聯網公司做硬件的小高潮,傳統硬件企業迅速跟進紛紛讓自己的產品具備所謂的智能化能力,中國涌現出了大量的智能攝像頭玩家,比較知名的就有:小米小蟻攝像頭、360小水滴、百度i耳目、聯想看家寶、中興看看、海康威視螢石等等……雷科技評測過上述所有產品,整體感覺就是:做智能攝像頭的多,功能卻大同小異。產品同質化嚴重,要有突破免費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雖然有些粗暴。
5.智能攝像頭是360做硬件免費的試點。
周鴻祎之前在給大神系列手機降價之后,說過未來不排除手機會免費,360鐵了心要做硬件,是軟件業務為主業的互聯網公司里面最積極的硬件玩家,而且對免費模式情有獨鐘。相對來說,智能攝像頭是一個比較適合試點的產品,行業沒有巨頭,且后向收入模式更容易被驗證。這個試成功了再在別的硬件上玩免費。
問題來了,360智能攝像頭是不是真免費?如果是真免費,是否涉及到傾銷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否真免費?
運營商一直有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業務,看上去手機也是免費的,但是你必須預存話費且承諾每月最低消費,算下來其實這部手機你還是有付錢。與之類似,樂視TV的定價也采取類似模式,宣稱是同等性能中最便宜的,但是需要搭配購買會員服務費,為每個月的內容買單。這種玩兒法,其實算不上真免費,真免費就是直接拿給你,至于是否要購買其他服務,由你自己說了算。互聯網軟件是真正免費的,QQ你可以任意下載使用,至于是否購買黃鉆什么的,都是自愿的,沒有捆綁。360攝像頭是否有捆綁別的什么服務,尚不可知。如果捆綁了,這個免費就是噱頭。
第二個問題,是否是傾銷?
如果你留意看看這幾年的幾個現象級業務,滴滴、網絡電影票、移動支付,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貼錢做營銷,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免費乘出租車、順風車,或者9塊9元去看部小時代。這些都是很典型的互聯網玩兒法,先用免費、貼錢或者低價占領市場,然后通過后向服務回本。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做法是不是傾銷?
傾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經營者以低于國內市場正常或平均價格甚至低于成本價格向另一國市場銷售其產品的行為,目的在于擊敗競爭對手,奪取市場,并因此給進口國相同或類似產品的生產商及產業帶來損害。
理論上來說互聯網玩家的做法,不是傾銷,因為這些服務算不上國家(地區)與國家(地區)的進出口業務。但是,它們卻帶來傾銷類似的效果:消滅或擊敗競爭對手、占領市場。給市場帶來的損害確實也有。
滴滴影響了出租車行業,很多出租車司機改行了,原來的交通體系被打亂了,新的交通體系(基于專車等汽車租賃)能否跟上是個問題。而且,如果滴滴一直保持低價,更多人選擇專車,更多人來開專車,城市會更擁堵,因為路面車多了;如果滴滴不保持低價,在競爭沒這么激烈之后要回本,那么我們就要付出比出租車更高的成本,說白了,今天我們享受的優惠是在透支明天的出行。
關于共享經濟、補貼營銷的一些弊端,已經有不少人分析了,這里不再贅述,很多人都很享受現在的優惠,對于這類“唱反調”不大能接受,要罵請到評論區。
因此,說得夸張點,“互聯網地區”正在向“傳統地區”傾銷其產品,不是嗎?通過貼錢快速搶占市場形成一定程度或者絕對的壟斷,之后,你就是待宰羔羊。有意思的是,周鴻祎之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過,“我們推出360免費殺毒,有競爭對手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查一查周鴻祎是不是在搞傾銷。”這看上去更多是笑談。
不過,有兩條新聞值得注意。
據財經媒體界面報道,《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網上流傳,其要求出租汽車經營者不得有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此外還要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在實行市場推廣和促銷獎勵時,必須提前10日將獎勵和促銷方案向社會公告,否則最嚴重將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個新聞是關于電影票的。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下發了《電影票務營銷銷售規范》的通知,要求票務電商正式納入規范,制片、發行、院線、影院需簽訂影片發行放映合同,相關方需在合同中明確協議票價,具體票價相關方可根據市場供需和經營成本協商確定。
這些并不是法律,但是相關部門的監管態度已經明確,要對“貼錢營銷”這樣的做法進行一些管制了。而且這樣的規定是有法律參考的,即《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
第十一條 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一)銷售鮮活商品;
(二)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
(三)季節性降價;
(四)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
滴滴們顯然不在上述四個例外之列,值得商榷的是是否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教育市場。
Anyway,就算智能硬件走免費道路模式可行,相關部門的監管還是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