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打破IGBT國外壟斷 國產新能源汽車和高鐵跳起了真正的“中國芯”

作者:趙晨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日期:2015-10-22 11:39:56
摘要:10月21日,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與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建設戰略產業聯盟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共同打造IGBT國產化產業鏈。

  10月21日,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與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建設戰略產業聯盟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共同打造IGBT國產化產業鏈。

  上海先進董事長陳建明表示,與比亞迪合作的新能源汽車用IGBT已經開始試用,將于明年大規模量產,并將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他還向記者透露,上海先進與中國中車合作設計制造的高鐵用IGBT已經成功運行超過2萬公里,這一喜訊也即將對外發布。

  IGBT是功率半導體器件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性產品,是新能源汽車和高鐵等軌道交通車輛動力系統“核心的核心”,而我國IGBT市場雖然全球最大,卻一直嚴重依賴進口。“這就一舉打破了國外對IGBT的壟斷。”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新能源汽車和高鐵跳起了真正的‘中國芯’。”

  打造IGBT國產化產業鏈

  隨著比亞迪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其對IGBT這一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從整體市場來看,我國也已成為IGBT最大的消費國,目前年需求量超過75億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國內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和生產規模,廣泛應用的大功率IGBT器件一半以上依賴進口,在采購價格和交貨周期上都受制于外國公司,國內IGBT市場供不應求。

  比亞迪微電子總經理陳剛表示,與上海先進攜手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對推動IGBT國產化的擔當。

  基于此,在簽約儀式現場,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提出,希望上海先進利用好多年來積累的晶圓代工經驗和特殊工藝技術,服務好比亞迪,通過建設戰略產業聯盟的形式,實現具有知識產權的IGBT國產化,打造成熟的IGBT國產化產業鏈。

  據悉,上海先進和比亞迪的合作始于去年3月份。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在1200V平臺上開發了2個產品,且均為一次成功。目前這2個產品已經通過了比亞迪微電子專家組的審核,正式進入其供應鏈。

  “建設戰略產業聯盟將更加有利于整合完善產業鏈,深化各環節的研發合作,突破技術瓶頸,加快產品的產出時間。”上海先進董事長陳建明表示,“我們將充分集中比亞迪微電子在IGBT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系統應用方面的優勢,以及上海先進強大的IGBT芯片工藝研發與制造能力,打造IGBT設計、芯片加工、封裝、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進一步加快IGBT芯片國產化步伐。”

  比亞迪和上海先進的結盟,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GBT核心關鍵技術和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的強強聯合。“憑借多年來為國際先進半導體企業代工的經驗積累,上海先進有推動IGBT國產化的良好基礎和實力。”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非常看好此次合作。

  不追隨摩爾定律的上海先進

  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先進,是我國大陸最早引進國外先進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立后的20年里一直是國內行業的領頭羊。但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把上海先進推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008年8月我來到上海先進并擔任董事長,在之后的一個月內股價從兩毛多跌到七分錢。”接受記者采訪時,陳建明指著身邊的上海先進副總裁周衛平說,“壓力太大,隨后來的周衛平急得半邊臉腫起來老高。”

  “頑強挺過國際金融危機后,上海先進雖然連續6年實現了盈利,但卻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陳建明不禁感概,“這次的壓力甚至比當年還要大。”

  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上海先進逐漸掌握了多項先進的制造工藝技術,在IGBT、汽車電子、MEMS等特定的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同時,上海先進在國內首家獲得歐洲汽車電子VDA6.3(A級)資質,是國內最大的汽車電子芯片制造公司和生產IGBT芯片最多的公司,至今累計生產IGBT芯片70多萬片。

  但是,由于面對的主要是國際市場,并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工藝技術、狹窄的市場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客戶群體。“客戶訂單給多少做多少,企業發展受制于主要客戶,只能根據客戶需要調整生產規模和技術,甚至追加投資。銷售額、利潤、產能利用率都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陳建明告訴記者,“而且最讓我們困惑的是,作為代工企業,我們并不知道生產出來的晶圓被用在哪里。軍用還是民用?汽車、飛機還是消費電子產品?”

  是這樣被溫水煮青蛙,還是謀求主動轉型?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東們的意見始終難以統一。“我們目前有5英寸、6英寸、8英寸三條生產線,部分股東認為應該遵循摩爾定律,順應產業潮流上馬更先進的生產線,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陳建明說,“但我認為,上海先進必須在深化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立足于公司特色工藝能力,主動將自身融入最具發展前景的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中,謀求和產業的共同發展。”

  說服股東們放棄堅守摩爾定律的過程很艱難,沖突也很激烈。直到去年,上海先進才明確向新能源汽車、高鐵、智能電網等國內八大產業進軍。陳建明親自帶隊,主動和國內主要企業接洽,對方均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愿。

  “上馬新產線需要很多資金,雖然有地方政府可以為我們提供啟動資金,但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卻非易事。而目前我們的生產線完全可以滿足新能源汽車、高鐵用功率器件的需求。”陳建明強調,“盲目追求新產線,不如結合自身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產能的價值。”

  如今,上海先進已經成功將自身打造成我國新能源汽車和高鐵產業鏈的一部分。“我們不是國家隊,沒有那么大的規模和影響力,但是我們視為中國制造、民族品牌植入‘中國芯’為己任,希望參與制造強國的建設進程。”陳建明表示,“同時,我想我們這種打破代工服務模式,主動對接國家重點產業,謀求和產業共同發展的全新商業模式,可以為國內其他中小半導體企業提供借鑒和經驗。”

  陳建明進一步表示,為了對接《中國制造2025》,上海先進將分三個階段參與國家戰略發展,即生產制造一代(與比亞迪合作新能源汽車),研發試驗一代(與中國中車合作軌道交通),規劃推進一代(與國家電網合作智能電網)。

  最后,陳建明表示,力爭在10年內,將上海先進打造成為全球最強的模擬電路、功率器件晶圓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