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捕捉物聯網時代獨角獸:這些企業都在憋什么大招兒?
2017年注定是物聯網突飛猛進的一年,這一年物聯網領域的融資一波接著一波,以NB-IoT(窄帶物聯網)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迅猛發展,AI技術賦能也使物聯網產業“如虎添翼”。
7月初一家物聯網平臺公司特斯聯宣布了其A輪融資總額超5億元人民幣,而在今年6月摩拜宣布完成6億美元E輪融資,緊隨其后,7月初ofo宣布完成7億美元E輪融資,此外國內AI創企商湯科技也于今年7月11日宣布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眾多資本涌入物聯網行業,特斯聯、ofo、摩拜、商湯科技等憑借資本、技術、商業模式創新成長為獨角獸企業,一時間為行業所熱議。
面對物聯網這樣一個擁有萬億市場規模的新興空間,不論是產業鏈上游的芯片、模組廠商,或是運營商、平臺提供商,還是傳統設備制造商、服務提供商都涌入這個領域。新的“風口”必將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培養出一波順勢而起的獨角獸企業,坐享物聯網浪潮的紅利。
物聯網時代,在巨頭環繞的生態中,究竟誕生了哪些獨角獸企業?他們究竟有哪些布局?如何成為獨角獸企業?讓我們一一剖解。
一、物聯網領域涌現火熱行業
市場調查公司IDC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成為一個價值1.46萬億美元的國際市場,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還只有近7000億美元。同樣,據我國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預計到2020 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注:圖片來自網絡公開數據)
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物聯網的前景都被看好。國家政策的扶持、基礎設施的建設、技術不斷進步、行業標準的不斷完善,物聯網“風口”已至。其中,出行領域、NB-IoT領域、物聯網平臺、智能家居、車聯網以及可穿戴設備等幾個領域發展尤為迅猛,不僅巨頭企業涌入,也有許多明星創企、獨角獸企業誕生。
出行領域是物聯網應用爆發的第一波,誕生了滴滴、首汽約車、ofo、摩拜和小明單車等一波獨角獸企業。盡管共享汽車領域還處于市場初期,但隨著市場的打開,未來也會誕生一波獨角獸企業。
NB-IoT是一項物聯網技術,隨著工信部以及巨頭企業的推動,已經儼然成為一個蓄勢待發的行業。支持NB-IoT技術的芯片、模組、網絡都在加緊布局中,其應用場景也逐漸多元化,包括智能儀表、智慧停車、智能路燈、智慧物流、智能農業等等,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領域也將會涌現一波獨角獸企業。
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必將伴隨眾多設備的聯網。據IDG等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接入網的設備將超過250億。眾多設備的聯網也伴隨著對物聯網平臺的需求,通過平臺來提供設備管理、系統服務以及大數據服務,從而實現對設備的自動化管理。在這個領域,除了有運營商和BAT等互聯網巨頭在布局,還誕生了一波物聯網平臺級獨角獸企業,如特斯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注圖片來自網絡公開數據)
物聯網設備的增多必然伴隨著海量數據的產生,而AI技術作為基礎技術能夠挖掘數據的價值,指導行業應用。以計算視覺為例,隨著智慧城市、安防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攝像頭布局在城市中,也伴隨著海量、實時、高增長數據的誕生,而通過計算視覺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就可以應用于動態追蹤、人群分析等。商湯科技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獨角獸企業。
物聯網是一個廣闊的市場,除了上述幾個大的領域外,未來智能家居、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也將大有作為。而眾多新的領域意味著新的機會,除了巨頭與傳統硬件企業涌入,也將在各個領域誕生一系列的獨角獸企業。
二、獨角獸企業大盤點
從上述幾個熱門的領域中,我們選出了5家代表性的獨角獸企業,看看他們究竟布局在哪些領域,實現了怎樣的發展。
1、滴滴出行:獨霸網約車市場

滴滴出行成立于2012年6月,經過與快滴、Uber等的廝殺,在今年4月底完成超55億美元的第14輪融資,而其估值也突破500億美元,成為物聯網領域的巨型獨角獸。目前滴滴在中國400余座城市為近3億用戶提供網約車及相關服務,多個第三方數據顯示,滴滴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 99%以上的網約出租車市場份額。
滴滴成為如此龐大的獨角獸企業,得益于其發覺了一個城市中用戶打車難的一個痛點性剛需,而私家車又存在大量資源閑置。滴滴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平臺數據實現車輛和用戶需求的匹配,進行智能化推薦,從而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節約能源。
而滴滴的未來在于全球化、在于AI技術,在于智慧出行。智慧出行需要對城市數據的實時分析,從而實現乘客和司機的最優匹配,并推薦最佳路徑,并在未來實現智能駕駛。而這背后需要深度學習、大數據技術的支持,滴滴也在硅谷成立滴滴美國研究院,重點發展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等前沿技術。
2、摩拜出行:占領共享單車半壁江山

今年我們體驗到了摩拜和ofo在融資和口水戰上的廝殺。前不久摩拜和ofo分別拿下6億美元和7億美元的E輪融資,在過去一年里雙方總融資額均超10億美元,估值也都超過20億美元,成為共享單車領域名列一二的獨角獸企業。
摩拜單車于2015年1月成立,截至目前,其已在全球5個國家的超過150個城市投放超過600萬輛共享單車,注冊用戶量超過1億,每天提供超過2500萬次出行服務。摩拜之所以成為一家獨角獸企業,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發現了一個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空間,找到了城市用戶短距離出行的痛點性剛需;其二在于獲得騰訊等資本的青睞,從而在資本的助力下,迅速開闊市場,占領用戶。
摩拜在物聯網上的應用也有著眾多嘗試,目前它已全面搭載“北斗+GPS+格洛納斯”三模衛星定位芯片和物聯網通信芯片,定位速度更快更準確。其每天產生超過20TB的出行大數據,可實現供需平衡預測、騎行趨勢預測和智能化停放管理。此外,今年5月份,摩拜還與四川移動、華為達成戰略合作,推動NB-IoT在共享單車上的應用。
3、特斯聯:國內最大的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

特斯聯科技成立于2015年底,是一家由中國光大旗下基金與IDG資本聯合投資的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公司,客戶主要面向B端和G端(政府)。目前它已簽約了7000余個中高端的樓宇項目,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重慶5個核心城市近千萬人口。其在今年7月初宣布完成總額超5億人民幣A輪融資,也創下國內移動物聯網行業最大融資額。成立短短不到兩年時間,特斯聯發展迅猛,成為新晉崛起的獨角獸企業之一。
特斯聯之所以快速發展的原因在于發現了一個尚未被巨頭把控的市場——城市建筑和社區管理升級的需求。中國已進入后地產存量房時代,傳統物業亟待改造,有了這個龐大的市場需求量為基礎,加上特斯聯產品與C端產生的高頻次互動,以及其高管團隊對地產這個垂直行業的深度理解,使得這家初創企業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特斯聯以相對封閉場景的樓宇建筑與擁有最多維場景的城市為切入點,通過傳感器等智能硬件、云服務和移動應用技術,實現對樓宇的自動優化自動決策自動控制管理,從而實現建筑管理的節約成本和降低能耗。以建筑作為核心節點,通過不同社區的布局,實現更大范圍的連接,以點帶面打造一個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臺。
目前特斯聯的主要業務包含“未來城市、未來建筑、未來金融”三塊。特斯聯副總裁謝超針對這三塊業務談到,建筑和城市是特斯聯的入口,未來建筑是短期項目,主要面向開發商;未來城市是中長期項目,主要是面向政府客戶;而金融是一種杠桿,由于特斯聯具有金融背景,能夠為客戶提供金融支持,從而幫助前面兩個業務的發展。
此外,特斯聯還與Mylio、商湯科技、比特大陸等公司合作,將AI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數據管理中, 從而挖掘更大的數據價值,提供精細化管理。目前其合作伙伴主要包括綠地集團、科瑞物業、萬達廣場等。
4、商湯科技:為物聯網賦能

與前面提到的特斯聯在技術上有著深度合作的商湯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AI企業,在人臉識別、人群分析、圖像增強等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計算機視覺技術上有深厚積累。就在今年7月11日,其宣布完成了4.1億美元的B輪融資。商湯科技三年融資5輪,總金額超過6億美元,估值超過15億美元,成為AI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之一。
與以上幾家不同的是,商湯科技成為獨角獸企業靠的是技術上的突破。它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堅持AI原創技術的研發, 為智慧金融、智慧商業、智慧安防等領域提供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的行業解決方案。而在物聯網領域,像智慧安防、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都需要計算機視覺相關的技術支持,從而實現海量數據的價值。
商湯科技還建立了國內最大的、也是唯一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超算中心,并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其目前服務過的客戶超過400家,包括中國移動、銀聯、中央網信辦、華為、小米、OPPO、微博等知名企業及政府機構。此外,商湯科技以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于各大安防監控公司、銀行金融機構、手機廠商、機器人廠商以及政府公安等客戶。
5、聯芯科技:后起之秀

聯芯科技是大唐電信旗下的核心企業之一,專門從事移動互聯網終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并提供3G/4G移動終端芯片及解決方案。它成立于2008年,于2012年11月被大唐電信以16.27億元人民幣收購,是一家芯片領域的新晉企業。盡管其估值一直被低估,但考慮到大唐電信在5G標準中的優勢地位,聯芯科技和大唐電信共同研發5G相關技術,也將獲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聯芯科技作為一款國產處理器,其憑借著優質的性能,在高通、MTK等芯片廠商的包圍下,發力中端市場,實現圖為。目前,其移動芯片主要應用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設備等多種消費電子產品中,小米、中國移動、阿里、大疆等都是其客戶。
此外,聯芯科技在專利、產品、客戶、市場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例如其在去年推出的LC6500標準化模塊,具有高性價比、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清視頻傳輸等性能。
三、揭秘獨角獸誕生的條件
通過以上幾個獨角獸企業的分析,我們發現在物聯網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誕生獨角獸企業,比如芯片層的聯芯科技,物聯網平臺層的特斯聯,AI技術領域的商湯科技,以及具體應用領域的滴滴出行、摩拜單車等。
那么這些獨角獸企業有什么共性,如何成為一家獨角獸企業?

特斯聯副總裁謝超在談及特斯聯快速成為一家獨角獸企業時,提到了5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你要選擇一個好的切入點和方向,建筑和城市是特斯聯的入口,因為城市中建筑最密集,人與設備互動的頻率也更多,能夠去標準化,快速推進;第二在于通信環境的成熟,除了2G/3G/4G網絡外,我們還有了物聯網專用的NB-IoT網絡,還可以通過LoRa自組網絡,特斯聯通過混合式組網方式來滿足其配網需求;第三,特斯聯定位B端和G端客戶,針對建筑提供標準化的優質服務;第四,特斯聯找到了客戶的真實需求,通過對傳統建筑的升級,能夠實現對建筑的自動預警,通過算法的遠程操控實現節能,并降低人力成本,這些是實實在在的價值;此外還有一些團隊優勢和技術優勢,比如特斯聯的300名員工中,有一半都是研發人員。
考慮到近年來C端市場的共享單車行業的燒錢大戰,誕生了ofo、摩拜等一波獨角獸企業。可見獲得資本的青睞,借助資本的力量迅速打開市場,占領用戶也是獨角獸企業誕生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獨角獸企業的誕生可能在于技術上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者用戶體驗的優化。但獨角獸企業不一定是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最重要的是發現一個真正的痛點性需求,并給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創業公司需要找對找對時機和方向,這個領域具有足夠的市場潛力;這個領域存在未被滿足的市場空間,并且企業能夠提供滿足用戶/客戶剛需的服務;通過資本的助力迅速打開市場,獲取用戶;最后,人才才是核心,團隊優勢也是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的關鍵。
結語:下一波獨角獸企業在何方?
隨著物聯網的爆發,出行、智能家居、物聯網平臺等幾個領域率先爆發,并在產業鏈上下游,尤其是具體應用領域誕生了一波獨角獸企業。
而今年NB-IoT的火熱,從國家政策到華為三大運營商的推動,整個NB-IoT的產業生態也在逐漸建立,基于NB-IoT的智慧儀表、智能路燈、智能停車等一系列應用都在誕生,未來還將會誕生更多的應用,而這個領域也可能蘊含著下一波獨角獸的誕生。
物聯網這個萬億美元規模的市場空間,其設計行業之廣,產業鏈之長,仿佛注定了眾多獨角獸企業誕生在這里。下一波獨角獸企業又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