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閻帆:阿里云物聯網解決方案及實踐分享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移動互聯網規模比傳統互聯網大10倍,而物聯網的規模又將再擴大10倍。新的時代剛剛開始,物聯網儼然成為下一個金礦。行業內的掘金者們,如果懂得利用云平臺的力量,收益效果將大大加倍。
8月16日,由中國物聯網產業應用聯盟、廣東省物聯網協會、廣東省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主辦,深圳物聯傳媒承辦的“2017中國國際物聯網與智慧中國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閻帆受邀出席此次論壇,并作出主題為“阿里云物聯網解決方案及實踐分享”的演講。
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閻帆
當下,國外云服務市場正上演著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巨頭群雄逐鹿的場面,國內情況也類似。云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人都想分這塊大蛋糕。目前的局勢是,阿里云中國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70%,年增幅大于150%,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基礎設施最強,產品覆蓋最全,周邊生態最豐富的云服務商。
一、阿里巴巴物聯網3+1解決方案
在車聯網、智能家居、智能工廠、C2M、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眾多業務平臺上,阿里云是如何獲取成功的?從技術方案上來說,基本依據是“3+1”解決方案。
1. 建立終端實時連接
實現實時連接的第一要素,即滿足包括HTTP\TCP\MQTT在內的多種通信協議支持終端與網關的數據上報/下推過程,再通過高性能、大容量支持系統,保證大量消息的海量堆積與并發發送,同時還需具備多種監控運維手段,支持消息軌跡查詢,最終針對普通消息、定時消息、延時消息、事務消息等多種消息模式,需要裝配支持多種消息模型的系統。
2. 數據存儲
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對于云服務商來說,必須在保證數據存儲分析功能的同時,盡量減輕系統服務器的壓力。針對此現狀,分庫分表、容量無限的分布式數據庫服務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此外,壓縮式高效列存方案也將降低存儲成本與運維成本,實現領域優化。
3. 實時處理與展示
隨著部署云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高度一體化、無需客戶運維的云上解決方案往往容易被企業青睞。提供無侵入性的實時業務監控平臺、降低入門門檻、使數據可視化,云服務商做到了這些,必將吸引眾多企業的選擇。
4. 基于能力中心的系統架構
真正做好業務,講究術與道并行,既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擁有先進的系統架構。云平臺的系統構架,往往包括能力開放平臺,IOT基礎服務、基礎業務服務、分布式平臺框架、更多開放服務等。架構的搭建與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阿里的飛天系統在虛擬化、大數據、安全等方面表現不俗,也是基于其在阿里巴巴中不斷的業務實踐。在云平臺的系統完善過程中,重視每一業務環節的實踐積累,獲取大數據,獲取處理經驗十分重要。簡而言之,讓IT系統沉淀共享資產,讓新需求基于共享服務層快速生長。
二、阿里云的典型應用案例
1. 新能源汽車監控與管理平臺
結合當前電動車和充電樁的總量需求,車企和充電樁企業在數據采集分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與車載及移動終端連接,云平臺需要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等業務處理能力,并且最終滿足大盤展現、實時監控、縫隙告警等業務規則。
據此,無論是部署公有云還是混合云,項目建設思路基本涵蓋平臺服務、業務服務、業務應用、統一安全服務幾大方面。平臺服務需滿足消息實時接入、大容量數據存儲、實時數據處理及展示等功能,業務服務需具備共享業務能力中心、分布式服務開發/運行/管理平臺兩方面,而業務應用則包含新能源汽車與公共充電樁數據采集與分析應用與企業/第三方/生態應用。
2. 工業物聯網及智能制造
智能工廠改造需求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構建平臺,迅速提升系統能力,解決系統瓶頸問題;第二步是業務可視,幫助全面透視企業業務活動;第三步是持續優化,包括優化倉儲環節,優化工藝流程等。
三、結語
云平臺的部署案例,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工業、車聯物流等方向皆有許多。從系統架構上講,它們在數據采集、存儲與分析,及可視化、監控預警等功能實現方式上有所重合,但依然會在細化到具體項目時會呈現定制化的特點。
總體來說,云計算的“進化效應”會使得巨頭企業具有相對優勢。在硬件之外,云計算技術架構能力隨著使用者的增加而快速提升,每一個新進的參與者都能對這種進化有所貢獻;一旦積累用戶數量的過程足夠多,就會促成技術的質變,形成其他廠商難以企及的技術差距,帶來不可逆的技術優勢,形成“贏家通吃”。
但是,云計算也存在著這樣的垂直空間,例如在游戲、影像云計算及醫療保健等領域,依然有云服務商開辟了自己的道路。不過,作為高技術行業,云計算的垂直化需要極高的領域認知和技術配備,必須持續專注地進行投入,需要付出的努力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