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車聯網產業鏈及廠商大全
什么是車聯網?
車聯網與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通過GPS、RFID、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等裝置,車輛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采集;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的車輛可以將自身的各種信息傳輸匯聚到中央處理器;通過計算機技術,這些大量車輛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處理,從而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及時匯報路況和安排信號燈周期。
車聯網即汽車移動物聯網,是指利用車載電子傳感裝置,通過移動通信技術、汽車導航系統、智能終端設備與信息網絡平臺,使車與路、車與車、車與人、車與城市之間實時聯網,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從而對車、人、物、路、位置等進行有效的智能監控、調度、管理的網絡系統。
車聯網=車載智能終端+物聯網+云計算。車聯網借助裝載在車輛上的傳感設備,收集車輛和車內乘員的信息,通過網絡共享,實現駕駛員、車、行人、車聯網平臺、城市網絡的互聯,從而實現智能、安全駕駛,以及享受技術+生活服務等。同時,汽車作為一個智能終端,必須有龐大的后臺數據的支撐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什么是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是智能汽車發展的終極階段,背后蘊藏著解放駕駛人時間、提高道路安全以及車聯網入口等巨大經濟效益。按目前較為權威的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分類,無人駕駛發展將經歷4個階段,目前2 級階段的技術已部分實現商業化量產,也即高端車型配備的自適應巡航、自動停車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而部分實驗室階段的無人車輛已能實現部分道路條件乃至全工況下的無人駕駛。

產業鏈組成(產業鏈角色分析)
車企/汽車制造商
車企作為整個產業鏈的起點,在整個產業鏈中實力最強,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能夠有效的整合各方資源,在發展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Telematics)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不同車企發展的Telematics品牌相對獨立,不能夠互相兼容,只能安裝在自家的汽車上,且傳統車企在互聯網產品方面的經驗積累不夠,所以現在傳統車企與互聯網科技企業合作也是一種趨勢。
TSP(車載信息服務商)
車載信息服務商(TSP)在車聯網產業鏈中居核心地位。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即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在Telematics產業鏈居于核心地位,上接汽車、車載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商,下接內容提供商。同時TSP應該是車聯網產業鏈條中潛在利潤空間最大的一部分。首先面對車主,TSP可以依托于線上服務賺取服務費用,賺取B2C中的利潤,另一方面在客戶數量以及交互數據達到一定體量后,可以與廣告商、保險公司、物流公司、租車公司等開展一系列的商業模式的探索,拓展B2B業務。TSP大部分為車廠關聯企業和下屬企業。
通信網絡與技術支持
在車聯網發展過程中,無線通信技術對車聯網通信的發展及演進起著基石性的關鍵作用。在車載終端急速增加、車輛通信需求不斷增強的物聯網時代,如何在高密度場景下滿足車輛通信的低時延、高可靠性、高傳輸速率、高容量等需求,是無線通信網絡面臨的關鍵挑戰。通信廠商包括運營商、系統集成商、服務支撐、設備商。
智能車載設備提供商
智能車載設備成為現階段推動車聯網落地的重要產品,在提升傳統車輛的智能水平同事,未來以車子設備為平臺,接入第三方應用,將提供給車輛使用者更多服務。智能車載設備包括行車記錄儀、智能后視鏡、智能HUD等產品。
內容服務提供商
內容服務提供商主要指提供地圖、導航、實時路況、停車場、加油站、預訂類服務、緊急救援、信息娛樂等的實體,從當前來看,車聯網的這些服務還處于發展階段,并沒有生成一個完整的線上線下的車聯網產業生態,要實現一定的產業規模還需要時間檢驗。
第三方服務商
包括數據安全和云平臺。車聯網的信息安全分為端、網、云三個層級。從汽車端來說有安全防護、入侵檢測;從網的角度來說有安全通信協議、可信接入網絡;從云的角度有安全認證、隱私保護。未來將從端、網、云這架構上構建車聯網信息安全體系。車聯網云平臺一方面具有網絡管理能力,包括業務管理、連接管理,具有車聯網通用業務分析組件;實現車車協同和車云協同;另一方面具有網絡開放能力,例如進行大數據分析拓展新的業務渠道,或者向第三方企業開放網絡接入功能,允許第三方企業進行業務定制。
元器件及材料供應商
隨著智慧車不斷提升聯網及安全功能,包括感測器、MCU、DSP、FPGA,以及各種無線通訊、雷達,甚至是非揮發性記憶體,需求皆將明顯增溫。
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商
隨著車載操作系統支持越來越多的業務功能,如遠程車輛控制、在線語音識別、導航與信息服務、輔助駕駛甚至自動駕駛等更多的新型服務,軟件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呈現出層次化、模塊化的結構特點。底層操作系統保持了實時操作系統內核的必要功能,在底層操作系統之上,為了靈活地支持更加豐富的業務,出現了中間件和應用平臺分層,為應用開發提供了框架和開發工具,使得應用的開發越來越獨立于底層系統,能廣泛地適應PC、智能手機和車載系統,為應用在不同載體間遷移提供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