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燈——新基建引發的投資機會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并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新基建相較傳統基建而言,更加側重于產業轉型升級,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物聯網,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而新基建的推進,不僅帶動了產業經濟發展,還帶來了很多新的投資機會。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涉及5G基站建設、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七大領域。
5G部署加速了物聯網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掀起了一輪新的熱潮。在智能化、數字化賦能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會逐步建立智慧管理體系,大量部署智慧應用。
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傾力打造出極具科技感的智慧路燈順勢而生。

智慧路燈以立桿為載體,共享電力、管網、通信等基礎設施集成智能感知終端,深度感知城市態勢融合多元數據,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打造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實現城市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目前國內城市城市道路上桿件名目繁多,不僅功能單一、資源浪費,還存在管理分散、影響市容環境等問題。而多桿合一的智慧路燈,就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面對多桿林立的亂象,多桿合一的智慧燈桿能將城市道路上的桿體實現“能合則合”,有效整合、節約城市各種資源,高城市形象,保障市民安全;另一方面,面對城市管理分散的問題,合桿后搭載的一體化管理平臺,能有效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發展進程,助力構建智慧城市、智慧未來。
投資前景廣闊,全球智慧燈桿規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城市照明路燈數量規模龐大,智慧燈桿建設規模小,2018 年實際滲透率萬分之五不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城市道路照明燈不斷增長,從 2009 年的 16.94 百萬盞增長至 2018 年的 27.38 百萬盞,年復合增長率 5.48%。 但智慧燈桿建設仍在起步階段,據 Ofweek,中國智慧燈桿建設規模從 2014 年的 400 根增 長至 2018 年的 13000 根,復合增長率達 89.88%。 從 2014 到 2018 年,智慧燈桿滲透率從 0.0022%增長到 0.0475%。
預計 2020、2021 年智慧燈桿總量將達到 50700 和 150700 根,智慧燈桿布局加速替代普通路燈是大趨勢。以智慧燈桿單價為 2 萬均價計算,未來潛在市場空間達 5476 億元。
根據Technavio發布的“2020-2024年全球智能桿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桿市場規模為57.5億美元左右,2020-2024年,全球智能桿市場規模將增長79.7億美元,達到137.2億美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

然而,雖然智慧燈桿行業正處于行業風口,但由于其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基本上處于空白,市場需求不明確以及盈利模式不明晰等問題,導致多數企業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從政府角度來看,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成立具體的管理和推動部門,采用多種融資方式為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將成為推動智慧燈桿行業發展的關鍵;而從企業角度來看,明確自身的產品定位,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和售后服務,將爭取到更多的市場。
總體而言,布局智慧燈桿行業企業種類繁多,運營商和巨頭紛紛布局,傳統照明和燈桿塔企業具有先發優勢,物聯網、互聯網等企業發展迅猛,企業發展模式各不相同。
作為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智慧燈桿,與“新基建”中的 5G 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不少領域都有很大關聯。雖然現在還有諸多不利因素依然制約著智慧燈桿行業的快速發展,然隨著行業的發展成熟和相關標準的確立,智慧燈桿勢必也會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