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還在爭論NB-IoT和LoRa誰干掉誰?他們面臨著共同的“對手”

作者:趙小飛
來源:物聯網智庫
日期:2017-11-13 17:29:59
摘要:NB-IoT和LoRa普及中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對手”需要去“戰勝”,一些重要的壁壘需要去跨越,其中包括獲得更多種類傳感器支持和更低功耗的電池技術支持。
關鍵詞:LoRaNB-IOT

  隨著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市場教育的普及,關于這一領域主流技術之間的競爭替代關系一直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

  當然,基于低功耗廣域網絡的物聯網廣闊市場僅處于起步的初期,每一項技術的商用還在探索階段,尤其是諸如NB-IoT和LoRa陣營已形成全球龐大的產業生態,輕言哪一個陣營會被取代還為時過早,或許幾個主流的技術最終平分天下。

  不過,所有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在普及中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對手”需要去“戰勝”,一些重要的壁壘需要去跨越,其中包括獲得更多種類傳感器支持和更低功耗的電池技術支持。

  多樣化的傳感器,局域連接技術正在被蠶食

  不論是授權頻譜的NB-IoT/eMTC,還是非授權頻譜的LoRa/RPMA/Sigfox等技術,所面對的大部分業務是需要低功耗、低頻率上報的傳感器數據。由于可以做到數年無需更換電池或充電,這些傳感器可以和通訊模塊封裝在一起,更加便于用戶安裝使用。大量場景下的傳感器對低功耗廣域網絡標準的支持非常必要,而在低功耗廣域網絡商用前,這些傳感器大多支持Zigbee、ZWAVE、BLE等標準。

  上月,LoRa聯盟在蘇州召開全員大會后,一家名為奈伯思(NETVOX)的廠商宣布和LoRa IP所有者Semtech公司合作,將其已有的250種基于Zigbee的傳感器產品轉換為基于LoRaWAN的產品,目前已經推出基于LoRaWAN規范的8個智能建筑傳感器,包括溫濕度、光照、液位等傳感器產品。奈伯思一位高管透露,在將Zigbee的傳感器轉換為基于LoRaWAN傳感器同時,也在積極推出基于NB-IoT的傳感器產品。

  早在2015年時,筆者曾經撰寫了一篇名為《藍牙要搶ZigBee的地盤?其實它們還有一個更強勁的對手是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文章,從距離、功耗、組網等角度對低功耗廣域網絡和BLE、Zigbee做了比較,并指出低功耗廣域網絡具有直達云端的優勢,認為未來低功耗廣域網絡會侵蝕一些BLE和Zigbee的市場。彼時,低功耗廣域網絡的認知度還不高,NB-IoT的名稱剛剛定下來,而BLE公布Mesh路線圖,業內更多討論的是BLE和Zigbee之間的替代關系,關注重點并不在低功耗廣域網絡上。

  正如奈伯思的決策,低功耗廣域網絡對BLE和Zigbee/ZWAVE等技術的沖擊已開始顯現。無獨有偶,升哲科技(Sensoro)近期在北京部署了一張覆蓋主要城區的LoRa網絡的同時,在大量建筑內也部署了基于LoRa的濕度、煙霧傳感器。此前,這些傳感器只能通過Zigbee、ZWAVE來上報數據,現在就可以通過LoRa網絡直接將數據傳送至云端,無需在建筑內到處部署網關。筆者在和一些智慧建筑集成商從業者交流中,他們表示樓宇中不少傳感器采用NB-IoT或LoRa是更為有效的方式,也正在考慮替換掉原有的Zigbee方式。

  當然,并非所有支持局域連接的傳感器都會轉換為支持低功耗廣域網絡的傳感器,那些需要自組網的場景中BLE Mesh或Zigbee仍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可以看出,不論是NB-IoT還是LoRa,其廣泛的市場化需要越來越豐富的低功耗、廉價的傳感器的支持,低功耗廣域網絡產業生態必須突破這一薄弱環節。

  除了本身的通信技術低功耗,電池技術也迎來一些變革

  節電是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的最大亮點之一,不過,除了這些通信技術本身各類低功耗的設計外,行業應用的落地中還需考慮搭配使用的電池技術,包括電池本身的衰竭、成本、體積等,來支持行業應用真正做到便捷部署、5-10年壽命、低成本等特點。

  近日,Semtech宣布和一家擁有全新電池技術的創業公司Imprint Energy合作,推動LoRa進一步普及。Imprint Energy擁有超薄的柔性印刷式電池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其電池產品能夠支持那些超薄且外形小巧的設備和應用,如此一來,Imprint Energy的技術和LoRa的結合,會更進一步將LoRa應用于大量可穿戴設備、小型傳感器等領域。

  Semtech不僅僅是簡單的合作,而是投資了ImprintEnergy公司。此前,筆者在《股價翻倍、全球事實標準,Semtech如何依靠LoRa成為物聯網領域舉足輕重的力量》一文中回顧過Semtech歷次的投資并購,每次投資并購均產生非常成功的效果,而這次投資Imprint Energy和LoRa形成了極強的協同效應。

  Imprint Energy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兩位博士畢業生創立,這一印刷電池技術解決了鋰電池的體積和柔性問題。

  引用新浪科技此前的報道,盡管鋅早已用于電池,但鋅電池很難做到可充電,因為當鋅與液態電解質結合時,會產生一種稱為樹枝晶的物質,這種細微的纖維會不斷生長并阻礙充電反應。Imprint Energy通過鋅與固態聚合物結合而成的電解質解決了這一難題;其次,Imprint的這種電池可以做到很薄,能夠小到僅有幾百微米;此外,鋅也使得Imprint的電池更加安全,毒性比鋰電池小,對于戴在人身上甚至植入體內的設備,鋅電池是更安全的選擇。

  不過,在筆者看來,更為吸引人的是Imprint Energy公司對電池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和優化,能夠使用多種類型的通用大批量打印設備進行打印,這就允許傳統的電子制造商們能夠在其現有的生產線上進行快速集成,這讓Imprint Energy的技術走出小范圍試驗,支持低成本、大規模的商用出貨。目前Imprint Energy 已經提供了數千個電池樣品,多家合作伙伴已經使用其自己的設備打印出了電池。

  國內一家名為常州恩福賽印刷電子公司也推出了類似印刷電池的“紙電池”,已應用于RFID標簽、醫療等領域。

  這些電池技術不僅僅用于基于LoRa的物聯網應用中,其他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應用也可以采用,構成低功耗廣域網絡上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擴大低功耗廣域網絡的應用范疇。

  近期物聯網智庫推送一篇文章《為什么說現階段的NB-IoT可能在為LoRa做嫁衣?》引起一些爭議。筆者覺得目前兩者分別在運營商級和行業級物聯網領域推進,還未到需要馬上投入競爭的階段,更不是阻礙市場發展的因素。不過,它們共同面對的上游傳感器、電池等領域,卻是必須要去共同解決的,因為這些領域才是阻礙物聯網落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