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2016-2017中國私有云報告出爐 Top20引關注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新IT時代
日期:2017-11-14 09:16:36
摘要:隨著私有云需求的增大,目前國內私有云市場已經成為各類IT廠商競爭的重點。私有云市場的競爭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公有云廠商、傳統IT廠商、電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開源創業型公司等各類廠商都已經參與到了私有云市場的競爭中。各類廠商之間各有技術特點和優勢。

  近日,一本專門針對私有云市場和私有云服務商的專業報告出爐,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本名為《2016-2017年中國私有云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指導,計世資訊發布的年度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私有云的定義、市場格局和玩家,并列出了其中的Top20。

  私有云市場競爭白熱化,技術與執行力一個都不能少

  隨著私有云需求的增大,目前國內私有云市場已經成為各類IT廠商競爭的重點。私有云市場的競爭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公有云廠商、傳統IT廠商、電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開源創業型公司等各類廠商都已經參與到了私有云市場的競爭中。各類廠商之間各有技術特點和優勢。

  2016-2017年私有云市場各品牌競爭力分析象限(來源:計世資訊)

  從上圖的這張2016-2017年私有市場品牌競爭力象限我們可以看到,橫軸代表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體現廠商的技術優勢。國際虛擬化軟件廠商VMware、國內綜合IT大廠華為、近幾年專注私有云市場聲名鵲起的華云,以及近年來吸納了惠普企業業務的新華三在技術上較為領先。而在市場執行能力上,華為、新華三、中國電信、中興、浪潮這些老牌巨頭仍然不負眾望,遙遙領先。當然,能夠進入象限中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筆者不妨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先說說領導者象限的幾個廠商。華為首當其沖,在技術和市場都占領了絕對高度。的確,華為從CT開始向IT全面進發的這些年里,著實卯足了勁,在云計算領域也是厚積薄發,從公有云到私有云均有涉獵,加上堅實的硬件和解決方案基礎和深厚的客戶根基,自然成了翹楚。新華三接了惠普中國企業級的盤子,老HP深厚的技術底蘊加上新華三在中國的市場能力,確實也是個不做的組合。VMware在虛擬化和云計算領域的技術實力自然不可小覷,但在中國市場的開拓能力還確實有待提升。中國電信出現在第一象限讓很多人意外,但據了解確實以合作等各種方式完成了上百個私有云項目,執行力還是不錯的。

  位于挑戰者象限的中興、曙光、聯想都是憑借硬件起家的老牌本土廠商,這些廠商的服務器等產品的在中國市場一直以來均占有一席之地。云計算的興起對其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這些廠商也在謀求轉型,憑借多年來的客戶基礎和服務能力也拿到了不少的機會。

  再來說說創新者象限。這個象限的廠商都是“技術達人”,憑借在云計算市場的創新能力為云計算市場增添活力和希望。創新者中的佼佼者華云是一家IDC起家的云廠商,一路穩扎穩打,2015年瞄準市場一頭扎進私有云領域,并迅速研發迭代產品,已經在國內完成了多個國家級別的大項目,被投資類媒體評為最具價值云計算投資企業。從華云當前的發展態勢看,躍入第一象限指日可待。九州云是OpenStack的推廣廠商之一,近年來在金融領域的頗有斬獲。同樣在進行基于OpenStack研發,并大力推廣OpenStack方案的EasyStack近年來也在市場上頗有反響,只是對于私有云用戶來說,需要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深度開發。

  參與者象限人數眾多,并且背景各不相同。有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有在公有云領域叱咤風云,來私有云領域分一杯羹的阿里和騰訊,有在云計算時代積極轉型的解決方案集成商東軟,也有像青云這樣在云計算市場上知名度不低的創新者。與位于創新者象限的同樣的云計算軟件廠商相比,青云采用了封閉式架構,這也可能限制了其快速前行的腳步。

  軟件和服務的重要性顯著提升,創新能力更加關鍵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對私有云用戶的調研結果顯示,38.8%的企業用戶是通過軟件、硬件整體采購的方式建設私有云的。另外有超過60%的用戶采用單純軟件投資的方式建設私有云。由此可見軟件已經成為私有云建設的核心,這其中以云管理平臺、相關虛擬化軟件為核心。軟件產品能力已經成為私有云市場中的核心能力。

  實際上這也與私有云市場的客戶有直接關系。大中型企業是私有云市場最大的客戶,對企業而言,和業務有關的數據時期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因此出于對數據安全性以及合規的考慮,他們會選擇將核心業務放在私有云上。同時,這些企業往往擁有大量的IT硬件資產,因此,他們也更加需要私有云梳理自有IT資產,有效利用自有資產。

  華為、浪潮、新華三等憑硬件起家的傳統IT廠商,在一些行業和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他們熟悉企業用戶的需求,對于行業業務理解較深,但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如過于關注硬件,對于軟件技術和服務的能力相對較弱。

  而一些云服務廠商,如華云、青云、阿里云等,其私有云方案通常采用與公有云相統一的架構,并不受制于傳統硬件。能夠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以及IaaS、PaaS的綜合優勢發揮到極致,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加便捷的服務。

  企業上云圍繞業務始終是核心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利用云計算技術有效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促進產品創新。企業對私有云的需求始終脫離不開自身業務,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對私有云用戶的調研結果發現,企業用戶在選擇云供應商時,供應商對業務的理解能力是用戶最為看重的,這里包括對用戶業務的理解能力和為用戶的業務定制開發能力等。

  只有對客戶的業務和行業進行深入理解,與企業一同探索實現私有云的最佳方法,才能讓企業獲得最佳的上云體驗。從目前的私有云用戶來看,行業主要集中在政務、金融、醫療、教育、交通、能源等。

  而從市場趨勢來看,行業專有云模式將得到更廣泛的關注。行業專有云通常是以超大規模數字化應用為業務驅動,以DevOps應用持續集成持續開發和生產環境的運營支撐為主要IT訴求,自上而下構建SaaS、PaaS、IaaS三層的私有云體系。

  “服務”仍然是企業級市場的當前重點和未來鑰匙,更是私有云的未來。只有對客戶業務進行深入理解,才能發現最佳上云路徑。在服務模型方面,私有云未來的趨勢以服務為主,廠商不僅為需要為用戶提供傳統的、以虛擬化為核心的解決方案,還應該提供基于虛擬化的IaaS、PaaS及從應用驅動出發的整體私有云建設方案。因此,選擇具有全云能力、熟悉行業場景的廠商至關重要。

人物訪談